- 2025 DeFi平台趨勢:質押、再質押解鎖加密新收益 - 2025 年 5 月 15 日
- 幣安流動性挖礦新手指南:搞懂賺錢與風險 - 2025 年 5 月 15 日
- Kaspa衝上天?認識BlockDAG技術,掌握Kaspa未來關鍵 - 2025 年 5 月 14 日
從鎖定到自由:2025年DeFi質押與再質押的新紀元
哈囉!不知道你對「加密貨幣」這四個字熟不熟?就算不熟,可能也聽過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名字吧。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光是買進、賣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現貨交易,其實只是加密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裡,有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方式,不只是讓你持有資產,還能讓你的資產「動起來」,並且為網路的安全做出貢獻,它就是「質押」(Staking)。
特別是進入 2025 年,DeFi(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的質押玩法更是五花八門,甚至出現了「再質押」(Restaking)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你可能會想,這些聽起來都有點複雜,跟我有什麼關係?別擔心,今天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窺 2025 年 DeFi 質押的風景,看看這波趨勢到底藏著什麼機會,又有哪些是你絕對要留意的風險。
DeFi質押是什麼?白話文解釋給你聽
我們先從最基本的開始。想像一下,某些區塊鏈網路(特別是採用「權益證明」,英文是 Proof of Stake,簡稱 PoS 的網路,像以太坊在合併後就轉向了這種機制)需要有人來幫忙處理交易、維護網路的安全與穩定。傳統金融裡,銀行要運作需要資本,而 PoS 區塊鏈需要的是加密資產的「質押」。
簡單來說,DeFi 質押就是你把你的加密貨幣,透過一個無需信任第三方的智能合約,鎖定在區塊鏈上。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等於是在為這個網路的運作「貢獻一份力量」,有點像是把你的錢存進去當保證金一樣。作為回報,你會收到這個網路發放的獎勵,這些獎勵可能是該網路的原生代幣,也可能是交易手續費的分潤。這就是很多朋友在幣圈尋求「被動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那 DeFi 質押跟你在中心化交易所(像是幣安、FTX,雖然 FTX 已經…你知道的,但它曾經是個例子)裡做的質押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異在於資產的控制權。在 DeFi 世界,你的資產通常是透過智能合約鎖定,你的私鑰依然掌握在你手裡,你保有資產的所有權。但在中心化交易所,你把幣存進去質押,其實是把幣的所有權暫時轉移給了平台。你可以想像成:DeFi 是你自己把錢放進一個透明的自動保險箱,鑰匙在你手上;中心化是把錢交給銀行,銀行幫你管理,雖然方便,但你得信任銀行不會出問題。
此外,DeFi 的運作是基於開源的智能合約,理論上更加透明。獎勵的發放、質押的規則等等,都寫在程式碼裡,公開可查。而中心化平台的質押細節,很多時候你只能信任平台公佈的數據。
不過,DeFi 的自由與透明也伴隨著複雜性。你需要自己管理錢包、理解智能合約風險,還得留意一些像是「懲罰機制」(Slashing)。懲罰機制是為了確保質押者(或者叫驗證者)會誠實地維護網路。如果驗證者做了對網路有害的事情,或者因為技術問題沒有達成共識規定的要求,他們質押的部分資產就可能被沒收一部分,這就是 Slashing。聽起來有點嚇人對不對?這也是為什麼參與 DeFi 質押需要一定的知識和風險意識。

再質押(Restaking)異軍突起:資產利用效率大躍進
如果你已經理解了質押,那「再質押」就是更進階的概念了。你可能聽過「一魚多吃」或「資產再利用」這種說法,再質押的核心精神就是這樣。
以太坊是目前 DeFi 領域最主要的區塊鏈之一,上面鎖定了大量的 ETH 用於質押,以維護以太坊主網的安全。這些被質押的 ETH,原本理論上只能用來確保以太坊主網的安全。但除了以太坊主網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區塊鏈、預言機服務、跨鏈橋、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 Layers,像 EigenDA)等等,這些服務也都需要自己的安全機制,很多時候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質押系統或信任網路,這會增加成本和複雜性。
「再質押」的概念,尤其是由 EigenLayer 這個協議開創並推廣的,就是允許你把已經在以太坊上質押的 ETH,或者透過流動性質押協議獲得的流動性質押代幣(Liquid Staking Tokens, LSTs),像是 Lido 的 stETH 或 Ether.fi 的 eETH 等等,再拿來「質押」到這些其他協議或服務(EigenLayer 稱之為「主動驗證服務」,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s)上。
這代表什麼?你的同一份資產(原本質押的 ETH 或 LSTs),現在不只在為以太坊主網提供安全保障賺取質押獎勵,同時也在為其他的 AVSs 提供安全保障,並且有機會從這些 AVSs 那裡獲得額外的獎勵。這大大提升了資產的利用效率,讓新的協議可以「借用」以太坊現有的龐大安全基礎,而質押者也有機會獲得更高的綜合收益。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棒?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再質押在帶來更高收益潛力的同時,也引入了新的風險。因為你等於把資產暴露在更多層的智能合約和不同的協議規則下。如果連接的 AVSs 出現問題,或者智能合約有漏洞,你的質押資產可能會面臨額外的 Slashing 風險,甚至損失更多。所以,雖然再質押是 2025 年 DeFi 領域最熱門的詞之一,你在參與前一定要徹底理解它背後的機制和可能遇到的風險。

2025年你該關注的DeFi質押平台
好的,理解了質押和再質押的基本概念後,2025 年有哪些平台在這個賽道上表現特別突出,值得我們關注呢?根據我長期對市場的觀察,以及最新的發展動態,有幾個平台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這裡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快速了解這些平台的核心亮點:
平台名稱 | 核心亮點 | 支持資產與機制 | 相關代幣 |
---|---|---|---|
Lido Finance | 流動性質押龍頭,TVL 規模龐大 | 主要支持 ETH 的流動性質押(stETH),也支持 Polygon 的 MATIC(stMATIC)等;去中心化治理與整合 | LDO, stETH, stMATIC 等 |
Pendle Finance | 收益代幣化創新,將收益資產拆分交易 | 將質押收益資產(如 LSTs)或借貸收益資產拆分為本金代幣(PT)和收益代幣(YT);專門的 AMM | PENDLE, vePENDLE, PTs, YTs |
EigenLayer | 再質押開創者,解鎖共享安全新紀元 | 允許再質押原生 ETH 或 LSTs,以支援 AVSs 安全;引入 EigenDA 數據可用性層 | EIGEN |
Ether.fi | 去中心化、非託管流動性質押,高度整合再質押 | 提供 ETH 非託管流動性質押(發行 eETH),使用者保有私鑰;與 EigenLayer 深度整合提供再質押收益 | ETHFI, eETH |
Ethena Finance | 提供合成美元 USDe,不依賴傳統銀行 | 通過加密資產抵押和 Delta 對沖維持 USDe 穩定;質押 USDe 可獲得收益資產 sUSDe | ENA, USDe, sUSDe |
Jito | Solana 上的流動質押協議,整合 MEV 策略 | 在 Solana 鏈上提供 SOL 流動質押(JitoSOL),透過捕獲 MEV 提升質押獎勵 | JTO, JitoSOL |
Babylon | 將比特幣(BTC)引入 PoS 鏈質押 | 允許 BTC 持有者自我託管質押 BTC,為 PoS 鏈提供安全保障,無需橋接或第三方託管 | 尚未發行(未來可能有) |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DeFi 質押已經不再只是單純地鎖定資產賺取固定收益這麼簡單了。它正在朝向更多元、更有效率的方向發展:
- 流動性質押(像 Lido, Ether.fi)解決了傳統質押資產被鎖定、無法自由使用的問題,讓你的質押資產有了可以在 DeFi 生態中流動和再利用的身份。
- 再質押(以 EigenLayer 為代表,Ether.fi 也深度參與其中)極大地提升了資產的資本效率,讓同一份安全預算可以服務多個協議,是 2025 年最大的看點之一。
- 收益代幣化(Pendle)則提供了更精密的收益管理和交易工具,讓你可以把未來的收益像資產一樣買賣,甚至透過市場波動來博取更高收益。
- 跨鏈與特定鏈創新(Jito 在 Solana, Babylon 將 BTC 帶入)則顯示這個領域的發展並不僅限於以太坊,其他鏈甚至比特幣這個老大哥,也都在尋找與 DeFi 質押結合的可能性。
- 合成資產(Ethena 的 USDe)提供了一種在加密世界裡建構穩定資產的新方法,並且這種穩定資產本身也能產生收益。
這些平台和機制的發展,都指向一個趨勢: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加密資產,在為網路提供安全性的同時,為資產持有者創造更多元的收益機會。而這一切,都跟你手上的加密資產,甚至是未來你可能考慮配置的資產有直接關係。
為什麼你需要關注DeFi質押?這跟你荷包的關係是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技術細節離你很遠,但實際上,DeFi 質押的發展已經深刻影響著整個加密市場,進而可能影響到你的投資組合。
- 創造被動收入的機會: 這是最直接的關係。如果你持有 PoS 鏈的資產,質押可以讓你賺取額外的代幣,等於是讓你的資產「自動增值」。這對於長期持有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收益來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銀行定存,但潛在收益率通常遠高於傳統銀行(當然風險也高很多)。
- 影響市場的流動性與穩定性: 大量資產被鎖定在質押中,會影響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流通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資產的價格波動。而質押者對網路安全的貢獻,則提升了整個區塊鏈生態的穩定性,對於依賴這些基礎設施運作的 DeFi 應用來說至關重要。
- 發掘新的投資機會: 流動性質押代幣(LSTs)和再質押(EigenLayer 生態)等創新,催生了許多新的投資標的和策略。例如,你可以交易 LSTs,參與 Pendle 的收益代幣交易,或者在 EigenLayer 生態中尋找潛在的空投機會(雖然空投不是保證的,但很多早期參與者確實因此獲得豐厚回報)。這些都是你可能可以把握的投資機會點。
- 理解市場脈動: 了解這些 DeFi 平台和機制,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資金在加密市場中的流動方向、哪些敘事正在吸引注意力,這對於你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非常有幫助。以我過去近 10 年的經驗來看,幣圈不是靠賭,而是靠對市場「節奏+風控」的把握。而 DeFi 質押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奏點。
總之,DeFi 質押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它是加密世界裡讓資產「活起來」的關鍵,也提供了多種潛在的收益來源和投資策略。理解它,就是理解未來金融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與DeFi質押的好處與潛在挑戰
任何投資都有其兩面性,DeFi 質押也不例外。在看到它誘人的收益潛力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伴隨的風險。
好處:
- 賺取被動收入: 這是最直接的吸引力,讓你的資產不只是躺在錢包裡,而是持續為你賺取收益。
- 支持區塊鏈網路: 參與質押等於為你支持的 PoS 網路貢獻力量,幫助維護它的安全和去中心化,這是一種參與社區的方式。
- 增強資產流動性: 流動性質押解決了傳統質押的鎖定期問題,讓你的質押代幣可以在 DeFi 生態中自由交易或用於其他應用,提高了資產的利用效率。
- 潛在的空投機會: 許多新的協議在發展初期會通過空投來獎勵早期參與者,參與相關的質押或再質押活動,有時也能成為獲得空投的途徑之一。(再次強調,空投不是保證,不要為了空投盲目參與高風險項目)。
潛在挑戰與風險:
- 智能合約風險: DeFi 協議的核心是智能合約。如果智能合約存在漏洞,駭客可能趁機盜取質押的資產。這是 DeFi 領域最常見也是最難防範的風險之一。
- 懲罰機制 Slashing 風險: 如前所述,如果你選擇成為驗證者,或者委託的驗證者行為不端或技術問題,你的質押資產可能會被罰沒。雖然多數情況下作為委託者風險較低,但仍需注意。
- 資產價格波動風險: 你質押的資產本身的市場價格可能會下跌。即使你獲得了質押獎勵,如果本金下跌幅度過大,總體價值仍然可能虧損。
- 平台風險: 即使是去中心化的協議,也可能面臨治理風險、開發團隊風險或某些中心化程度較高的部分帶來的風險。再質押更增加了與多個協議交互帶來的疊加風險。
- 流動性風險與鎖定期: 傳統的質押通常有解除質押的等待期(Unbonding Period),這期間資產是鎖定的無法使用。雖然流動性質押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其代幣的價格也可能與基礎資產脫鉤。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風險控管絕對是重中之重。在投入任何資金之前,花時間研究項目的智能合約審計報告、團隊背景、質押機制、過去表現以及社群活躍度,都是非常必要的功課。不要被高收益率沖昏頭,那往往伴隨著極高的風險。
給金融初學者的建議
看到這裡,你對 DeFi 質押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於想踏入這個領域的初學者,我有一些建議:
- 先學習,再投資: 在把錢放進去之前,務必花時間了解你想質押的資產和選擇的平台。它背後是什麼區塊鏈?質押機制是怎樣的?年化收益率(APY)是怎麼計算的?有沒有鎖定期?風險有哪些?DefiLlama 這樣的網站可以讓你查詢平台的總鎖定價值(TVL)和一些基本數據,作為參考。
- 從主流、經過時間考驗的平台開始: 對於新手來說,選擇 Lido 這樣規模大、運行時間長、經過多次安全審計的主流平台會相對穩妥一些。等到你累積了更多經驗和知識,再考慮一些更新穎或複雜的機制,例如 EigenLayer 的再質押或 Pendle 的收益代幣化。
- 小額嘗試: 不要一開始就投入所有資金。先用一小筆錢嘗試整個流程,感受一下質押、領取獎勵、甚至解除質押的過程。從實踐中學習是最快的。
- 分散風險: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考慮質押不同鏈上的不同資產,或者將資金分配到幾個不同的主流質押平台。同時,也不要把你所有的加密資產都用於質押,保留一部分流動性也很重要。
- 保管好你的私鑰: 如果你參與的是非託管的 DeFi 質押,錢包的私鑰就是你的生命線。務必使用安全可靠的錢包,並且妥善保管好你的助記詞或私鑰,永遠不要洩露給任何人。
加密世界發展非常快,2025 年的 DeFi 質押賽道充滿機會,但也伴隨挑戰。保持學習的好奇心,同時嚴格執行風險控管,這是我在幣圈生存近十年最重要的心得。這跟我在 Moneta Markets 億匯 交易差價合約時一樣,風險管理永遠是第一優先。
常見問題集(FAQ)
Q1:DeFi 質押和收益挖礦(Yield Farming)有什麼不同?
A1:雖然兩者都能賺取被動收入,但機制不同。質押(Staking)主要是將資產鎖定在 PoS 區塊鏈或協議中,為網路安全或特定服務做貢獻,獲取基於共識或協議規則的獎勵。收益挖礦(Yield Farming)通常是將資產提供給 DeFi 協議(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動性池或借貸協議),賺取交易手續費、借貸利息或協議發放的治理代幣等獎勵。質押更側重於網路的安全和穩定,收益挖礦更側重於提供市場流動性或資本利用效率。
Q2:我需要有多少錢才能開始 DeFi 質押?
A2:這取決於你選擇的資產和平台。如果是直接成為以太坊主網的驗證者,你需要質押 32 ETH,這對很多人來說門檻很高。但如果是參與流動性質押協議(如 Lido 或 Ether.fi),或者質押其他 PoS 鏈的資產,通常沒有最低金額限制,你可以用很小的金額開始。重要的是選擇適合你資金規模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平台及資產。
Q3:質押的年化收益率(APY)是固定的嗎?
A3:通常不是固定的。質押的 APY 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網路的質押率(有多少資產被質押)、網路的交易量(影響手續費收益)、以及協議發放的獎勵規則等等。這些因素會隨時間變化,所以看到的 APY 通常是基於過去一段時間表現的預估值,並不保證未來收益。
Q4:再質押的風險在哪裡?
A4:再質押的最大風險在於「疊加風險」。你質押的資產同時服務於多個協議(以太坊主網 + AVSs)。如果任何一個 AVSs 出現問題,或者其智能合約有漏洞,你的資產除了面臨以太坊主網的 Slashing 風險外,還可能面臨來自該 AVSs 的額外 Slashing 或智能合約漏洞風險。等於風險敞口增加了。
總結
2025 年的 DeFi 質押領域,確實是加密世界中最有活力、也最值得關注的板塊之一。從基礎的質押為網路提供安全與收益,到流動性質押解放資產,再到再質押打開資產效率的新天地,以及各種收益創新和跨鏈的探索,這個賽道正在快速演進。
Lido、Pendle、EigenLayer、Ether.fi、Ethena、Jito、Babylon 等這些平台,只是目前這個賽道上的一些代表性選手,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創新出現。對於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特別是希望在金融領域探索新機會的朋友來說,花時間去了解這些新的機制和平台,理解它們背後的邏輯、潛在的收益以及最重要的風險,是非常非常有價值的。
記住我常說的「節奏+風控」。了解市場的發展節奏,抓住潛在的機會,但永遠把風險控管放在第一位。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對 2025 年的 DeFi 質押世界,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