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接班倒數:波克夏巨額現金會流向比特幣?

佐知總編

股神接班倒數計時:波克夏的天量現金,會是比特幣的下一波巨浪嗎?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最近被「股神」巴菲特即將在2025年底交出波克夏·海瑟威執行長大位的新聞給刷屏了?這位縱橫股海數十載的傳奇人物,他的一舉一動向來是全球市場的焦點。而這次,大家除了關注接班人葛雷格·阿貝爾 (Greg Abel) 將如何掌舵這艘金融巨艦外,一個更引人遐想的問題浮上檯面:波克夏那龐大到令人咋舌的現金儲備,有沒有可能在阿貝爾的時代,流向曾經被巴菲特嗤之以鼻的比特幣?

我記得從Mt.Gox還在運營的古早年代就踏入了加密世界,看著比特幣從幾百美元一路狂飆到數萬美元,這中間的瘋狂與驚奇,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很多朋友常問我,巴菲特這麼討厭比特幣,波克夏怎麼可能買?但市場永遠充滿變數,不是嗎?

企業巨鯨紛紛入海:比特幣不再只是散戶的遊戲?

我們先來看看大環境。根據知名投資研究機構伯恩斯坦 (Bernstein) 在2025年初的預測,未來五年內,也就是到2029年,企業界投入比特幣的資金規模,可能高達3300億美元!你沒聽錯,是「億」美元。這代表什麼?這代表比特幣越來越被主流企業視為一種潛在的價值儲存或資產配置工具。

你可能會想,哪些企業這麼大膽?除了大家熟知的科技巨頭微策略公司 (MicroStrategy) 早就把比特幣當成主要儲備資產,並且持續透過各種融資計畫加碼買進外,伯恩斯坦的分析師還點出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規模較小、增長相對緩慢的公司,也可能開始模仿微策略的比特幣戰略,期望透過配置比特幣來提升公司價值或吸引市場目光。這股企業資金湧入的浪潮,無疑為比特幣市場注入了新的想像空間。

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企業會考慮比特幣,背後有幾個可能的驅動因素:

  • 對抗通膨的潛力: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傳統法定貨幣的購買力持續受到侵蝕。比特幣的總量上限設計,使其具備了類似黃金的稀缺性,被部分企業視為對抗通膨的避險工具。
  • 資產多元化的需求: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企業將部分現金轉為比特幣,可以達到分散風險、優化資產配置的目的。
  • 追求更高回報的預期:雖然波動性大,但比特幣過去展現的驚人漲幅,對追求超額回報的企業仍具吸引力。
  • 提升品牌形象與市場關注:對於某些特定行業或勇於創新的公司,擁抱比特幣這樣的數位資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在年輕族群或科技領域的品牌形象。

當然,這一切都還在發展初期,企業採用比特幣仍面臨監管不確定性、會計處理複雜等挑戰。但趨勢的種子,似乎已經悄悄埋下。

巴菲特的「老鼠藥」vs 阿貝爾的新思維?

聊到巴菲特與比特幣,就不能不提他那句經典名言:「比特幣是老鼠藥的平方」。股神對比特幣的嫌惡可說是毫不掩飾,他認為比特幣本身不產生任何價值,純粹是投機炒作的泡沫。有趣的是,在他多次公開批評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反而屢創新高,讓許多人津津樂道。

那麼,即將接掌大權的葛雷格·阿貝爾,會延續巴菲特的保守立場嗎?這恐怕是市場最關注的謎團。阿貝爾長期在波克夏內部負責非保險業務,作風相對低調務實。我們很難從他過去的公開發言中,找到太多關於加密貨幣的明確表態。

面向 巴菲特的傳統立場 市場對阿貝爾領導下的猜想
對比特幣評價 「老鼠藥的平方」、無內在價值、純屬投機 可能更開放,或至少不那麼公開排斥,更注重數據與市場趨勢
投資風格 強調價值投資,尋找有護城河、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企業 可能在堅守價值投資核心的同時,對新興資產類別抱持更審慎的評估態度
波克夏現金運用 偏好大型併購、股票回購、股息發放,對無法理解的資產極度謹慎 在現金水位過高時,可能會考慮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包括小比例試水新興領域
對科技的態度 早期較為保守,後期逐漸接受並投資如蘋果等科技巨頭 作為更年輕一代的領導者,可能對科技創新與數位資產的理解更深

從上表你可以看到,市場普遍預期阿貝爾可能會帶來一些新作風。但別忘了,波克夏的企業文化根深蒂固,任何重大的策略轉向都不會一蹴可幾。我個人認為,即便阿貝爾對比特幣的態度比巴菲特開放,波克夏短期內要大舉進軍比特幣,機率仍然不高。但「完全不可能」這五個字,在金融市場裡,最好還是少說為妙。

撥雲見日:波克夏真的「偷偷」買比特幣了嗎?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起前陣子市場上流傳的一個消息:巴菲特透過一家叫做「New Bank」的銀行間接投資了加密貨幣。這消息一度讓幣圈很興奮,以為股神終於開竅了。但經過查證,這其實是個烏龍。

事實是,巴菲特投資的不是什麼「New Bank」,而是拉丁美洲的金融科技公司 Nu Holdings,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NuBank。這筆投資發生在2021年,遠早於 NuBank 後來推出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Nucripto。而且,巴菲特投資 NuBank 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看中其在拉丁美洲金融科技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價值投資的邏輯,而非其後來的加密業務。

雖然直接投資比特幣的傳聞是假的,但波克夏其實早已透過其他方式,間接接觸到加密貨幣領域了。除了 Nu Holdings,波克夏還持有金融服務公司 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的股份,而 Jefferies 又持有貝萊德旗下的比特幣現貨ETF iShares Bitcoin Trust (IBIT) 的一部分。

這種「間接佈局」的策略,是不是讓你覺得有點眼熟?沒錯,這和波克夏過去對待黃金的態度有點像。巴菲特一向不喜歡直接持有黃金這種不孳息的資產,但他曾經在2020年買入礦業公司巴里克黃金 (Barrick Gold) 的股票,雖然不久後就賣掉了。這顯示,即使對某種資產本身持保留態度,波克夏仍可能透過投資相關產業的公司來間接參與。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彈性,或許正是投資巨擘的智慧所在。

波克夏如果真的買比特幣,對你有什麼影響?

好了,假設性的問題來了:如果,我是說如果,未來某一天,阿貝爾領導下的波克夏真的宣布買入比特幣,哪怕只是其龐大現金儲備的一小部分,會發生什麼事?

對市場的影響:

  • 信心指標:這無疑會是比特幣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連巴菲特的公司都買了,還有什麼好懷疑的?這將極大提振市場信心,吸引更多傳統機構資金進場。
  • 價格推升:波克夏的資金體量非同小可。即使只投入1%的現金(目前波克夏現金及短期國債約1890億美元,1%就是接近19億美元),都足以在市場上掀起不小的波瀾,短期內可能推升比特幣價格。
  • 監管態度:大型傳統機構的入場,也可能反過來促使監管機構更積極地制定明確的規範,加速比特幣的合規化進程。

這跟你荷包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你已經是比特幣的投資者,那短期內你的資產價值可能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你是還在觀望的金融初學者,這代表什麼?

  • 資產的再認識:你需要重新評估比特幣在未來資產配置中的角色。它可能不再只是小眾的投機品,而是逐漸被納入主流資產的選項之一。
  • 投資的再思考:當像波克夏這樣的巨頭都可能改變看法時,我們是不是也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了解這些新興的金融工具?當然,了解不代表盲目投入,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
  • 波動的再準備:任何大利多消息都可能伴隨劇烈波動。以我近十年的經驗,幣圈不是靠賭運氣,而是靠「節奏+風控」才能活下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設定好自己的停損停利點,控制好倉位,遠比猜測頂部或底部來得重要。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要參與比特幣這樣的市場,除了直接購買持有外,透過像是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類券商提供的差價合約也是一種途徑,可以更靈活地應對市場波動,但務必先了解其運作機制與風險。

佐知總編的叮嚀:保持理性,看懂門道

巴菲特與比特幣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滿懸念的連續劇。股神交棒後,波克夏是否會上演「驚天大逆轉」,我們誰也說不準。但可以確定的是,企業界對比特幣的興趣正在升溫,這股趨勢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身為一個在幣圈打滾多年的老兵,我看過太多因為FOMO(害怕錯過)而追高殺低,最終黯然離場的例子。比特幣的波動性極大,潛在回報高的同時,風險也同樣巨大。無論未來波克夏做出何種決定,對我們個人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

  1. 做足功課:徹底了解你投資的標的是什麼,不要聽信明牌或一時的市場熱度。
  2. 風險控管:投入你虧得起的金額,設定好合理的停損,不要讓單一投資影響你的整體財務狀況。
  3. 長期視角:如果你看好比特幣的長期潛力,就要有承受短期波動的心理準備。
  4. 保持彈性:市場瞬息萬變,保持學習的態度,適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世界還很年輕,充滿了機會,也佈滿了陷阱。看懂背後的邏輯與風險,遠比單純追逐價格來得重要。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對「巴菲特比特幣」這個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於巴菲特與比特幣的常見問題 (FAQ)

問題一:巴菲特真的會在2025年底退休後,馬上讓波克夏買比特幣嗎?

這非常難預測。巴菲特雖然卸任執行長,但他仍可能以董事長或其他身份對公司策略保有影響力。新任執行長葛雷格·阿貝爾的風格雖然可能與巴菲特不同,但波克夏作為一家以穩健和價值投資著稱的公司,任何重大的資產配置轉變都會非常謹慎。短期內大舉買入比特幣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市場對此充滿想像空間。重要的是觀察阿貝爾上任後的實際動作和公司財報的變化。

問題二:如果波克夏真的買了比特幣,我應該跟著買嗎?

絕對不要盲目跟風。波克夏的投資決策是基於其龐大的資金規模、風險承受能力和長期策略。一般投資人的情況與之截然不同。你需要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波克夏的行動可以作為一個市場信號來參考,但不應是你個人投資決策的唯一依據。記住,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尤其比特幣波動性極高。

問題三:巴菲特那麼不看好比特幣,為什麼波克夏還會間接持有跟加密貨幣相關的資產?

這是個好問題!首先,波克夏投資 Nu Holdings 時,該公司尚未大力發展加密業務,波克夏更看重的是其在拉丁美洲金融科技市場的潛力。其次,對於 Jefferies 持有比特幣現貨ETF,這是 Jefferies 自身的投資決策,波克夏僅為其股東之一。這可以理解為一種非常間接的曝險。這種策略類似於巴菲特雖然不愛黃金,但曾短暫持有黃金礦商股票,著眼點是公司的營運和潛在價值,而非資產本身。

問題四:2025年後,除了波克夏,還有哪些機構的動向值得關注?

除了波克夏,你還可以關注其他大型傳統金融機構,例如各大銀行的數位資產部門發展、主權財富基金的態度、以及更多上市公司是否會將比特幣納入其資產負債表。同時,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更多加密ETF的態度、各國央行數位貨幣的進展)也會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以我觀察,2025年後的美國總統川普若推動新的關稅政策,也可能間接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與風險資產的表現,進而牽動比特幣市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