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KX 是什麼?不只是交易所:功能、風險與新手攻略 - 2025 年 5 月 16 日
- 維塔利克震撼彈:以太坊L1簡化對你的資產影響? - 2025 年 5 月 16 日
- 打開元宇宙金鑰匙:Meebits 與 NFT 價值全解析 - 2025 年 5 月 16 日
維塔利克震撼彈:以太坊想「變簡單」?核心改革如何影響你我荷包
嘿!大家好,我是佐知總編。作為一個從 Mt.Gox 還在,比特幣價格只有幾百塊美金就一頭栽進這個圈子的老兵,我見證了太多起伏。很多人覺得幣圈是賭場,但對我來說,能活到現在靠的是對「節奏」的掌握和嚴格的「風控」。這幾年,我看著以太坊從一個新概念長成龐然大物,成為去中心化世界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不過,跟所有快速成長的系統一樣,以太坊也面臨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它變得非常複雜。
你可能會想,複雜不好嗎?這代表功能強大啊!但事情沒那麼簡單。最近,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甚至有點激進的提案:全面簡化以太坊的底層協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Layer 1 (L1)。這聽起來像要給一個正在高速運轉的引擎做外科手術,對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提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以及它會對你的加密資產甚至未來的投資產生什麼影響。
以太坊的「複雜之困」:為什麼「簡單」反而更強大?
想像一下,如果比特幣是一把瑞士刀,功能不多但極度可靠耐用,那以太坊現在就像一個巨大的、功能齊全但內部線路錯綜複雜的太空梭。從智慧合約到各種去中心化應用(dApps),以太坊生態的繁榮是建立在其 L1 協議上的。但隨著時間推移,為了增加功能、提升擴展性(比如歷經 Merge 轉向權益證明 PoS),這個底層協議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組件和邏輯。
這帶來了什麼問題?
- 難以理解與維護: 對於想參與開發或驗證的人來說,理解整個系統變得異常困難。想像一下,連專家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搞懂所有細節,那發現潛在問題的門檻就高了。
- 潛在安全風險: 越複雜的系統,出現漏洞的可能性越大。一個小錯誤在關鍵時刻可能引發大麻煩。
- 開發效率受限: 新功能的疊加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需要考慮太多現有系統的交互和兼容性。
維塔利克提出的核心觀點是:為了以太坊能真正成為承載全球金融、治理等關鍵基礎設施的「世界帳本」,它的底層必須像比特幣一樣擁有極致的韌性和可信度。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簡潔性是基石。一個簡單、核心穩固的協議,反而能讓建立在其上的 Layer 2 (L2) 等應用層跑得更快、更穩。

底層「瘦身」計畫:哪些部分要動刀?
這次的簡化提案涵蓋了以太坊 L1 的兩個主要部分:共識層和執行層。
1. 共識層:讓大家「更快達成共識」
共識層是以太坊網路中,所有驗證者(validator)確認交易和區塊、並對鏈的狀態達成一致的地方。現在的共識機制 Gasper 相當複雜,涉及 slot、epoch、各種證明和分叉選擇規則。
提案希望大幅簡化這裡的邏輯,例如:
- 導入「三槽終結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讓區塊的最終確定(Finality)過程變得更直接、更快,不需要等待多個複雜的週期和證明。這能減少底層程式碼的複雜度。
- 簡化驗證者功能和分叉選擇: 精簡驗證者需要執行的任務,以及網路在面對不同版本的鏈時如何選擇「正確」的那條。這讓核心協議更容易被審計和理解。
想像一下,本來開一個會需要經過多個委員會的層層審核,現在可以簡化流程,讓大家更快、更有效率地確認重要決策。這樣一來,底層協議的複雜度就能大幅降低,也就更不容易出錯。
2. 執行層:EVM 要換心?
執行層就是運行智慧合約的環境,目前是以太坊虛擬機(EVM)主導。EVM 就像是運行以太坊應用程式的作業系統。然而,EVM 是為了解釋和執行程式碼而設計的,它並非天生就適合與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零知識證明(ZK Proof)技術深度整合。零知識證明是一種強大的加密學工具,對於提升擴展性(例如 L2)和保護隱私至關重要。
提案中的一個大膽想法是:考慮用新的虛擬機器來取代 EVM。維塔利克點名了像 RISC-V 或其他對 ZK 證明更友好的虛擬機器。這為什麼重要?
- 效率大躍進: 新的虛擬機器可能在處理交易和計算方面比 EVM 效率高出數十甚至上百倍。想像一下,你的電腦 CPU 速度突然提升了 100 倍!
- 更好地整合 ZK 證明: 這意味著未來 L2 的擴展方案,特別是基於 ZK 的那些(例如 zk-Rollups),可以在底層獲得更好的支持,從而變得更快、更便宜、更安全。
- 簡化開發: 對於構建 L2 或其他依賴於執行層的開發者來說,如果底層虛擬機器更高效、更標準化,他們的開發工作也會變得更容易。
當然,要取代龐大的 EVM 生態並非易事。目前有無數的智慧合約都是在 EVM 上運行的。提案中也提到了可能的過渡策略,例如讓 EVM 作為一個「解釋器」在新虛擬機器上運行,以確保向後兼容,讓現有的應用程式仍能繼續使用。這就像 Windows 系統能模擬運行一些舊的 DOS 程式一樣。

統一底層積木:構建更優雅的協議架構
除了針對共識層和執行層動刀,提案還強調了統一底層共享組件的重要性。意思是,讓系統內部的不同部分使用一套標準化的「工具」或「語言」來處理資料和狀態。
例如,提案建議統一使用:
- 標準化的序列化格式 (SSZ): 想像這是一種統一的資料包裝方式,讓系統內部的不同模塊交換資訊時不會雞同鴨講。
- 統一的狀態樹結構 (Binary Tree): 狀態樹是以太坊用來組織所有帳戶餘額、合約程式碼等資料的方式。統一結構可以提高效率和互操作性。
- 資料可用性取樣的糾刪碼: 這是確保 L2 在發布資料到 L1 時,這些資料能被輕易驗證且不易丟失的技術。統一標準能讓 L1 和 L2 之間溝通更順暢。
透過統一這些底層的積木,整個以太坊協議的設計會變得更優雅、更少冗餘,這對降低整體複雜度非常有幫助。
這跟你荷包有什麼關係?簡化提案的實際影響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都是技術細節,跟我買賣幣、用 DeFi 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
身為一個幣圈老兵,我歷經多次牛熊,看著基礎協議的穩固性如何直接影響市場信心。我在 Moneta Markets 億匯 上看過多少因為協議風險引發的劇烈波動,這都讓我更深信 Vitalik 這類對 L1 簡化深耕的價值。一個更簡單、更安全、更有效率的以太坊底層,意味著:
- 提高安全性 = 保護你的資產: 複雜性是安全漏洞的溫床。簡化協議能減少攻擊面,降低因底層漏洞導致資產損失的風險。這直接關係到你在以太坊上的每一分錢。
- 提升 L2 效率 = 降低使用成本: L2 依賴於 L1 的安全性、資料可用性和執行能力。如果 L1 變得更高效、更能與 ZK 證明等技術整合,L2 的交易速度會更快、費用會更低。到了 2025年或 2026年,隨著 Fusaka 硬分叉等計畫逐步實施,L1 的資料可用性會進一步提升,搭配簡化後的執行層,未來你在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 L2 上的操作體驗將大幅改善,省下的手續費就是你實際的收益。
- 促進生態健康 = 支撐資產價值: 一個基礎更穩固、更容易開發的平台,會吸引更多優秀的項目和開發者。這能持續推動以太坊生態的繁榮,這份生態的價值最終會反映在 ETH 本身的價值上。
- 增強韌性 = 抵抗外部衝擊: 一個簡潔、核心強大的系統更能抵禦極端情況或政策變動帶來的壓力。想像一下,到了 2025年,全球金融市場可能面臨基於不同地區 PMI 指數差異的挑戰,或是參考像美國川普政府那樣的關稅政策異動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一個韌性更強的去中心化協議,能在更廣泛的經濟不確定性中保持穩定運行。
所以,Vitalik 的這個提案雖然聽起來很技術,但它的目標是讓以太坊這個承載了你大量資產和未來投資機會的平台,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更有生命力。這是一件每個以太坊參與者都需要關心的大事。

簡化之路:挑戰與長期願景
當然,提出想法是一回事,實際執行又是另一回事。要對一個已經運行多年、規模龐大的系統進行底層架構的重大調整,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 技術難度: 如何在不中斷服務的情況下,逐步替換或簡化核心組件?特別是執行層的遷移,需要極其謹慎的設計和測試。
- 社群共識: 這類重大改革需要獲得廣泛的開發者和社群支持。達成共識本身就需要時間和溝通。
- 兼容性問題: 如何確保現有的應用程式和智能合約在新架構下仍能順利運行?這是成功的關鍵。
這個簡化提案更像是一個長期的藍圖和願景,而不是一個即將實施的具體升級計畫。它代表了以太坊核心開發者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深刻思考:比起不斷疊加功能,或許回歸初心,讓底層變得更簡單、更穩固,才是通往「世界帳本」的正確道路。
以下用一個表格簡單對比一下現狀和可能的未來藍圖:
特性 | 目前以太坊 L1 的挑戰 | 維塔利克簡化提案的方向 |
---|---|---|
整體複雜度 | 核心協議層疊加了多個複雜組件,程式碼量龐大 | 大幅精簡共識與執行層邏輯,目標是減少底層程式碼和概念 |
共識機制 | Gasper 協議包含多個週期、委員會、證明等複雜邏輯 | 引入如「三槽終結」等機制,讓最終性達成更直接、更快速 |
執行環境 (VM) | EVM 雖然廣泛使用,但其設計與現代 ZK 證明技術結合有侷限 | 考慮替換為 RISC-V 或其他 ZK 原生友好的 VM,追求更高效率 |
底層組件 | 部分核心功能缺乏統一標準,存在冗餘 | 統一資料序列化、狀態樹結構等共享組件,提升系統優雅度 |
與 ZK 證明整合 | 需要透過預編譯合約等方式間接支援 | 將 ZK 友好性融入核心 VM 設計,為 L2 發展提供更強勁的支持 |
韌性與可信度 | 複雜性增加潛在攻擊面和維護難度 | 透過簡潔性提升協議的安全性、可驗證性和長期穩定性 |
總結:一次對未來的深度反思
維塔利克·布特林提出的 L1 簡化提案,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討論,更是以太坊作為一個去中心化全球平台,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一次深度反思。在追求擴展性、功能豐富的同時,他們也清醒地看到了複雜性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這個提案代表了以太坊團隊對構築一個真正具有韌性、能夠長久運行的底層基礎設施的決心。雖然這條「變簡單」的路可能充滿荊棘,需要時間和巨大的努力,但其潛在的回報是讓以太坊變得更安全、更高效,為所有人提供一個更可信賴的去中心化未來。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幣圈、關注以太坊生態的人來說,理解並關注這個方向,就是理解這個平台長期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