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密碼貨幣錢包攻略:安全便捷,守護數位財富 - 2025 年 7 月 17 日
- SBF加密貨幣詐欺真相:帝國殞落與防範陷阱 - 2025 年 7 月 16 日
- CORE幣2025年終極指南:會是下一個百倍幣? - 2025 年 7 月 16 日
好的,這是一篇關於 Hakka Finance 如何透過 iGain 產品解決 DeFi 領域中一個重大痛點的文章,內容參考您提供的資訊,並以輕鬆易懂的風格呈現。
DeFi 世界的無形殺手:暫時性損失 (Impermanent Loss) 到底是什麼?
嘿!身為一個在加密貨幣世界打滾,或是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有點概念的朋友,你可能常聽到「流動性挖礦」或是「在 AMM 放貸賺手續費」這些說法。聽起來是不是很棒?把你的幣放在像是 Uniswap、PancakeSwap 這樣的自動做市商(AMM)平台裡,提供流動性,然後就可以賺取交易手續費,甚至額外的代幣獎勵(也就是俗稱的流動性挖礦)。這感覺就像是把閒錢放銀行生利息,而且利率可能高得嚇人!
然而,這個看似美好的世界裡,藏著一個讓很多流動性提供者(LP)頭痛不已的「無形殺手」,它叫做「暫時性損失」(Impermanent Loss,簡稱 IL)。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覺得有點抽象?讓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想像一下,你在一個 AMM 平台裡,提供了一對價值相等的加密貨幣,比如 ETH 和 DAI(一種穩定幣)。假設你各放了價值 100 美元的 ETH 和 100 美元的 DAI 進去,總共投入 200 美元。
過了一段時間,如果 ETH 的價格上漲了,套利者就會從你的流動性池裡買走相對便宜的 ETH,同時存入相對貴的 DAI。反之,如果 ETH 價格下跌,套利者就會從池裡買走相對便宜的 DAI,存入相對貴的 ETH。不論哪種情況,最終結果都是你池子裡的幣種比例跟你一開始投入、然後單純「持有」這兩種幣的比例不一樣了。
「暫時性損失」發生的點就在這裡:當你最終決定把放在 AMM 裡的幣拿出來時,你的總資產價值,會比你當初如果只是單純把這兩種幣握在自己錢包裡(也就是不做流動性提供)的價值還要「少」!這個差額,就是暫時性損失。它之所以叫「暫時性」,是因為如果幣價最終回到了你投入時的比例,那這個損失理論上就會消失。但問題是,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這麼大,誰知道它什麼時候能回去?所以對 LP 來說,這個損失往往變成「永久性」的了。
根據我看到的資料分析,IL 的問題可不是鬧著玩的。它的波動性很高,而且說來就來,特別是在市場價格出現劇烈變動(無論是暴漲還是暴跌)的時候,這個損失會特別明顯。有時候,它甚至可以在 LP 原本透過交易手續費或流動性挖礦辛辛苦苦賺來的收益之上,再額外侵蝕掉 5% 到 8% 的資產價值!這感覺就像你努力工作賺了錢,結果房租或貸款突然漲價,把你大半的努力都吃掉了。對於想要穩定賺取 DeFi 被動收入的 LP 來說,IL 絕對是一個必須正視的風險。
台灣團隊出擊:Hakka Finance 與他們的 iGain 神器
面對暫時性損失這個 DeFi 世界裡的「隱藏成本」,許多 LP 都感到很無力。雖然有一些策略號稱可以降低 IL,但效果有限,而且通常會犧牲掉潛在的收益機會。這個痛點,就成了創新的沃土。
這時候,一支來自台灣的區塊鏈新創團隊——Hakka Finance,決定跳出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看到了 LP 的困境,並且運用了金融市場裡一個行之有年的工具——「期權」,來設計出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叫做 iGain。
想像一下,Hakka Finance 就像是一個專門為 DeFi 世界量身打造的金融工程師團隊。他們觀察到:既然 IL 是一種會隨著市場波動而產生的「風險」,那能不能把這個風險本身變成一個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呢?就像你可以買賣股票、買賣期貨一樣,能不能也買賣「暫時性損失」的風險呢?
iGain 就是基於這個想法誕生的。它部署在幣安智能鏈(BSC)上,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期權交易平台。但它交易的標的不是傳統資產,而是 DeFi 世界特有的風險指標——暫時性損失(IL)。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是在玩概念?但它的核心目的非常實際:提供一個工具,讓那些在 AMM 提供流動性的 LP,可以有效地對沖(Hedge)掉他們的 IL 風險!
iGain 怎麼讓 IL 風險「期權化」?
iGain 的機制其實蠻巧妙的。它把 IL 風險「代幣化」了。在 iGain 平台上,你會看到兩種特殊的代幣(Tokens):
- Long token (做多 IL):持有這個代幣,代表你「看漲」暫時性損失,也就是預期未來 IL 會變大。
- Short token (做空 IL):持有這個代幣,代表你「看跌」暫時性損失,也就是預期未來 IL 會變小(或者說市場波動不大)。
對於我們前面提到的 LP 來說,他們最怕的就是 IL 變大,造成資產縮水。所以,LP 就可以到 iGain 平台上,購買他們所提供流動性幣對相對應的 Long token。購買 Long token 的時候,LP 需要支付一筆固定的成本,這筆成本在期權裡面我們稱為「權利金」(Premium)。
這個動作就像是 LP 為他們在 AMM 裡的倉位買了一份針對 IL 風險的「保險」。他們支付了一點點權利金,萬一在保險期間內(比如 iGain 設定的期權到期日之前),市場真的出現劇烈波動,造成了很大的暫時性損失,LP 手上的 Long token 就會產生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會根據 IL 的大小來進行補償。到期結算時,如果 IL 夠大,Long token 的價值成長足以彌補甚至超過 LP 在 AMM 實際產生的暫時性損失,那這個對沖就成功了。
Hakka Finance 甚至在 iGain 裡引入了槓桿(Leverage)機制。這對 LP 來說很有幫助,因為他們不需要投入等同於 IL 風險價值的資金去買 Long token,可以用較少的資金(較低的權利金)去對沖較大的 IL 風險。根據資料,iGain 首個上線的 IL 對沖池是針對 BNB/BUSD 這個熱門幣對,設定了六十天的期效,並且使用了 10 倍的槓桿。這意味著 LP 只需要支付相對較少的權利金,就可以獲得 10 倍於權利金的 IL 對沖保護。
為了推廣這個新的對沖池,Hakka Finance 也同時啟動了流動性挖礦,提供了 50 萬枚自家的 $HAKKA 代幣作為獎勵。這可以吸引更多人來體驗 iGain 的對沖功能,同時也為 Long token 和 Short token 提供了初期的流動性。
iGain 的核心價值:將流動性挖礦的風險市場化
Hakka Finance 的執行長 Lucien Lee 指出,iGain 不僅僅是一個 IL 避險工具。它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將原本隱藏在流動性挖礦或 AMM 機制中的風險「市場化」了。過去,LP 面臨 IL 只能承受或盡量避免,但現在透過 iGain,IL 風險變成一個具體、可交易的商品。
一旦風險被市場化,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就可以進場了:
- LP 可以進場「避險」:透過購買 Long token,鎖定潛在的 IL 風險成本(就是支付權利金),換取確定性。
- 看好市場波動的交易者可以「套利」或「投機」:如果他們預期某個幣對接下來會有大行情(意味著高 IL),就可以買入 Long token 獲利。反之,如果預期市場會很穩定,就可以買入 Short token。
- 市場可以「發現價格」:Long token 和 Short token 的價格,會反映市場參與者對未來 IL 大小的集體預期。這個價格本身就提供了有價值的市場資訊。
所以說,iGain 的推出,其實是為 DeFi 市場增加了一個全新的維度。它把原本難以捉摸的「風險」變成了一種「資產」,讓這個風險可以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和定價。這符合了 DeFi 去中心化、透明化的精神,也讓 LP 在賺取收益的同時,有了管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Hakka Finance 的官方回測數據也證實了 IL 的嚴重性。他們發現,IL 的波動確實很劇烈,而且它造成的損失是「立即發生」的。這代表你不能等到幣價回去了再說,因為在你等待的過程中,每天產生的 IL 可能已經把你好不容易累積的手續費或挖礦獎勵吃得一乾二淨,甚至倒賠。
透過 iGain,LP 支付一筆事先確定的權利金,就買到了一個在特定時期內對沖 IL 的權利。這筆權利金就是他們的風險管理成本,相較於潛在的巨大 IL 損失,這是一個可以接受且可預測的成本。
iGain 的未來:不只 IL,還要市場化更多金融概念?
如果你覺得 iGain 只能用來對沖 IL,那就小看 Hakka Finance 的野心了!根據資料,iGain 的底層機制具有普適性,它不只能針對 IL,理論上可以將任何具有波動性或不確定性的「金融標的」進行「市場化」。
這意味著什麼?想像一下,在 DeFi 借貸平台(例如 Aave 或 Compound)上,借貸利率通常是浮動的,會隨著市場供需即時調整。這對借款人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利率突然飆高,還款壓力變大;對貸款人來說,雖然可能在利率高時賺更多,但也缺乏穩定的預期收益。
Hakka Finance 的下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利用 iGain 的機制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計劃將借貸利率的「浮動變化」本身變成一個可以市場化的標的。透過類似 Long token/Short token 的概念,市場參與者可以針對特定平台的借貸利率「波動」進行交易。
這樣一來,借款人就可以透過購買某種類型的 iGain 代幣(可能類似於對沖利率上漲的 Long token),用支付權利金的方式,把他們的浮動利率「鎖定」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水平,達到實現固定借貸利率的效果!這將會是 DeFi 借貸領域的一大創新,大幅提升借款人的財務可預測性,讓更多傳統金融世界的用戶也能安心使用 DeFi 借貸服務。
執行長 Lucien Lee 認為,iGain 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去中心化的衍生品形式,降低金融操作的摩擦成本,讓資產可以更有效率地流通。從 IL 避險到固定利率借貸,iGain 的機制展現了巨大的潛力,能夠將傳統金融中常見但複雜的金融工具,以透明、去中心化的方式帶入 DeFi 世界。
Hakka Finance 與 iGain 的優缺點分析 (個人觀點)
綜合上面的資訊,身為一個關注 DeFi 發展的觀察者,我覺得 Hakka Finance 和他們的 iGain 產品有以下一些優缺點:
優點 | 缺點或挑戰 |
---|---|
精準解決痛點: 直接瞄準 DeFi 流動性提供者最頭痛的暫時性損失 (IL),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對沖解決方案。 | 產品複雜度: 期權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金融工具,雖然 iGain 盡量簡化,但對於剛接觸 DeFi 或期權的用戶來說,理解和使用可能需要學習成本。 |
創新性的市場化概念: 將風險(如 IL)或波動性(如浮動利率)本身變成可交易資產,開創了 DeFi 金融工具設計的新方向。 | 市場接受度與流動性: 作為一個新的衍生品平台,iGain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吸引足夠的交易量和流動性。如果市場參與者不多,對沖或交易的效果會打折扣。 |
擴展性強: iGain 的底層機制不限於 IL,未來有望應用於實現固定利率、對沖其他DeFi風險等,潛力巨大。 | 智能合約風險: 所有的 DeFi 協議都面臨智能合約漏洞的風險,即使經過審計,也不能完全排除潛在的技術問題。 |
提升 DeFi 市場成熟度: 引入更複雜、更精密的風險管理和金融工具,有助於整個 DeFi 生態系統向更成熟、更健全的方向發展。 | 槓桿風險: 平台提供槓桿雖然能提高資金效率,但也意味著潛在的虧損會被放大,使用不當可能帶來風險。 |
台灣團隊背景: 對於台灣的區塊鏈社群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支持的本地項目,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全球 DeFi 領域的能見度。 | 競爭壓力: 隨著 DeFi 市場發展,可能會出現其他針對 IL 或其他風險的解決方案,iGain 需要持續創新以保持競爭力。 |
給考慮使用 Hakka Finance iGain 的朋友的建議
如果你是 AMM 的 LP,長期被暫時性損失困擾,或是你對 DeFi 金融創新感興趣,iGain 絕對值得你去了解和嘗試。不過,就像所有加密世界的投資一樣,我必須強調,這是有風險的!
我的建議是:
- 先從小額開始: 不要一開始就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先用少量的資金試試看 iGain 的 IL 對沖功能,了解它是怎麼運作的,看看實際的對沖效果如何。
- 仔細研究機制: 務必搞清楚 Long token、Short token、權利金、槓桿以及期權到期結算的規則。理解得越透徹,越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因為不了解規則而造成意外損失。
- 評估權利金成本: 對沖是需要成本的(就是權利金)。你要評估支付這筆權利金是否值得,比起你可能遭遇的 IL 損失,這個成本高還是低?有沒有侵蝕掉你大部分的預期收益?
- 注意智能合約安全: DeFi 領域始終存在智能合約風險,雖然 Hakka Finance 應該會進行安全審計,但風險無法完全規避。只投入你能承受損失的資金。
- 持續關注項目進展: Hakka Finance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項目,iGain 也會不斷迭代和改進。關注他們的官方公告、社群討論,了解最新的功能和風險提示。
總之,iGain 為解決 DeFi 的 IL 問題提供了一個有前景的新思路,也展示了將更複雜金融工具帶入鏈上的潛力。它為 LP 提供了新的風險管理選擇,也為投機者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但請記住,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劇烈,任何投資(包括使用 DeFi 協議)都存在風險,請務必做好自己的研究(DYOR),謹慎評估後再參與。
常見問題 (FAQ)
什麼是暫時性損失 (Impermanent Loss, IL)?
暫時性損失(IL)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自動做市商(AMM)協議的流動性提供者(LP)會面臨的一種風險。當你將一對資產放入 AMM 池中提供流動性後,如果這兩種資產的價格比例發生變化,你在取出資產時的總價值會比你單純持有這兩種資產(不放入 AM動詞M)的總價值還要低。這個價值的差額就是暫時性損失。之所以叫「暫時性」,是因為如果資產價格最終回到你投入時的比例,損失就會消失,但在價格沒有回歸前,它是真實存在的損失。
Hakka Finance 的 iGain 產品如何幫助對沖暫時性損失?
Hakka Finance 的 iGain 是一個 DeFi 期權交易平台,它將暫時性損失(IL)本身轉化為一種可以在鏈上交易的期權商品。流動性提供者(LP)可以在 iGain 平台上購買與其在 AMM 中提供流動性幣對相關的「Long token」(做多 IL 的代幣)。購買 Long token 需要支付一筆權利金。這就像購買一份針對 IL 風險的保險。如果在期權有效期內,IL 真的發生並達到一定程度,LP 手上的 Long token 將會產生價值,這筆價值可以用來彌補 LP 在 AMM 中遭受的暫時性損失,達到對沖風險的目的。
iGain 提到的「市場化」是什麼意思?
在 iGain 的語境下,「市場化」指的是將原本抽象、難以直接交易的金融概念或風險(例如暫時性損失的大小、借貸利率的波動性)結構化並轉換成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的金融商品(例如 Long/Short token)。透過這種方式,這些概念或風險擁有了市場價格,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如避險者、投機者)可以根據他們對這些概念未來走向的預期進行交易,從而滿足避險、套利、價格發現等市場需求,提升資產的流通效率。
iGain 真的能實現固定借貸利率嗎?
Hakka Finance 的確計畫利用 iGain 的機制來達成固定借貸利率的效果,這也是 iGain 機制應用潛力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的 DeFi 借貸平台利率大多是浮動的。Hakka Finance 的想法是將借貸利率的「浮動變化」本身變成一個可以透過 iGain 市場化的標的。借款人可以透過購買某種類型的 iGain 代幣來對沖利率上漲的風險。這相當於借款人支付一筆固定的權利金,換取一個在特定時期內,他們的借貸成本可以被鎖定在一個接近固定的水平,從而實現固定借貸利率的目標。這不是直接設定固定利率,而是透過衍生品對沖浮動利率,達到類似的效果。
使用 Hakka Finance 的 iGain 有風險嗎?
是的,使用 iGain 仍然存在風險。首先,加密貨幣市場本身就波動劇烈,存在價格風險。其次,iGain 作為一個 DeFi 協議,面臨智能合約漏洞的風險。雖然項目方會進行安全審計,但無法保證絕對安全。此外,期權交易本身具有複雜性,如果用戶不完全理解 iGain 的運作機制、權利金計算、槓桿作用以及結算方式,可能會造成預期外的損失。最後,市場流動性不足也可能影響對沖或交易的效果。因此,強烈建議用戶在使用前充分了解其機制,並只投入可以承受損失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