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bit創辦人 Ben Zhou 領航牛市?揭秘安全攻防與合規戰 - 2025 年 7 月 10 日
- 比特幣挖礦成本飆升!減半後礦工還撐得住嗎? - 2025 年 7 月 9 日
- Aergo 企業實踐:本週解鎖潮與加密市場風險警示 - 2025 年 7 月 9 日
加密牛市誰領航?揭秘 Bybit 創辦人 Ben Zhou 的市場佈局與安全攻防戰
嘿,各位對加密貨幣世界充滿好奇的朋友們!最近市場可真是熱鬧非凡,比特幣衝上新高,各種山寨幣也蠢蠢欲動,這波牛市的能量讓人興奮。在這場數位資產的浪潮中,中心化交易所(CEX)無疑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是大多數人進入這個世界的入口,也是資金流動的主動脈。而談到頂級 CEX,總繞不開 Bybit 這個名字。
我的觀察是,Bybit 最近的動態特別多,從他們的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 Ben Zhou (中文名周悅辰) 在國際場合分享市場觀點,到他個人與香港老牌金融機構 OSL GROUP 產生引人遐想的連結,再到 Bybit 自身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甚至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事件,然後奇蹟般地迅速恢復元氣。這一切都讓我忍不住深入研究,想弄明白 Bybit 在這場複雜的加密牌局中,到底在下怎樣的棋?以及它所經歷的,又給整個 CEX 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誰是這場加密盛宴的推手?Ben Zhou (周悅辰) 簡介
要了解 Bybit,當然得先認識這位掌舵者——Ben Zhou (周悅辰)。他不僅是 Bybit 的聯合創辦人,更是公司的執行長。Bybit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短短幾年內就躍升為全球交易量排名前三(近期甚至有數據顯示是第二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服務著超過 2500 萬用戶,這個成就本身就很了不起。
在我的印象中,Ben Zhou 是一位務實且對市場有獨到見解的領導者。他頻繁出席國際論壇,分享對加密市場趨勢、技術發展和監管方向的看法。他對 Bybit 的定位,似乎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交易平台,而是希望能打造一個能服務各種用戶、並且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的生態系統。
Ben Zhou 的牛市解讀:機構資金流與 Bybit 的平台進化論
我特別關注了 Ben Zhou 在迪拜 Blockchain Life 2024 論壇上的發言。他清楚地指出,當前這波加密貨幣牛市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於「機構投資者」。這點其實挺符合我個人的觀察。以前的牛市可能更多是散戶在喊衝,但現在你會發現,從各大資產管理公司申請或獲批比特幣現貨 ETF,到各種基金和大型企業開始討論配置加密資產,機構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
不是只有散戶在 FOMO:為何「機構」成為本輪牛市的核心推手?
Ben Zhou 提出的理由很有說服力。首先,比特幣現貨 ETF 的獲批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催化劑,它為傳統金融機構和他們的客戶提供了一個更熟悉、更合規的管道來接觸比特幣。想像一下,以前大型機構要買幣,得克服一大堆內部流程和技術障礙,現在直接通過 ETF 就能實現,方便太多了。
其次,他強調加密貨幣市場的「基礎設施」已經大幅改善。這裡的基礎設施不單指區塊鏈本身,更包括了像 Bybit 這樣的交易平台提供的服務。機構需要的是高流動性、強大的交易執行能力、複雜的訂單類型、嚴格的風控系統以及可靠的客戶服務。這些都是 Bybit 和其他頭部交易所近年來大力投入和優化的方向。
Bybit 提供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去年,他們平台上的機構資金流入增長了驚人的 186%!這不是小數字,代表著越來越多的大資金正在通過 Bybit 這樣的平台進入市場。
從專業到親民:Bybit 如何為不同玩家「升級」交易體驗?
為了迎接機構的到來,Bybit 顯然做了不少準備。他們不僅升級了底層交易系統,提升了處理能力和穩定性(這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尤其重要,誰都不想關鍵時刻掉線),還提供了更專業、更符合機構需求的交易工具,比如複雜的價差交易、套利融資利率工具等。這些工具能幫助機構執行更精密的策略,管理風險。
但 Bybit 並沒有因此忽略廣大的散戶投資者。Ben Zhou 也提到,他們正努力將一些看似複雜的交易策略和金融工具「簡化」,包裝成更容易理解和使用的產品。例如,Bybit 推出的「永久保護」產品,就是希望讓散戶也能享受到類似結構性產品的收益和保護。還有「統一交易賬戶 (UTA)」,這項功能大大簡化了不同產品線(現貨、期貨、期權等)之間的資金劃轉和風險管理,讓交易變得更靈活高效。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平台應該能同時服務好專業機構和新手散戶,降低門檻,提升用戶體驗。
總之,從 Ben Zhou 的分享和 Bybit 的動作來看,他們正緊抓「機構化」和「基礎設施成熟」這兩大趨勢,不斷升級自己的「軍火庫」,無論你是想進行複雜策略的專業玩家,還是想輕鬆參與市場的新手,Bybit 都試圖提供相應的工具和服務。這種面向不同用戶群體的全面佈局,是 Bybit 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不只 Bybit?Ben Zhou 增持 OSL GROUP 股份背後的合規版圖想像
說到 Bybit 和 Ben Zhou,近期另一個引發廣泛討論的事件,就是周悅辰本人增持了香港上市公司 OSL GROUP (股票代碼:00863) 的股份,持股比例超過了 5%。這件事在我看來非常有意思,它不僅僅是一個個人投資行為,更像是在釋放某種訊號,尤其考慮到 OSL GROUP 的背景和 Bybit 的發展方向。
這筆「低調」的股權增持案,透露了什麼訊號?
OSL GROUP 是香港一家擁有悠久歷史的金融服務集團,近年來積極佈局虛擬資產領域,旗下的 OSL Digital Securities 更是香港首批獲得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牌照的公司之一(雖然目前仍在申請中,但母公司 OSL GROUP 已經是上市且受監管的實體,其合規基礎較強)。
Ben Zhou 作為 Bybit 這家全球頂級 CEX 的創辦人,增持一家積極尋求香港 VATP 牌照、且有傳統金融背景的上市公司的股份,這之間的關聯性很難不讓人聯想。難道 Bybit 正考慮通過某種方式,與 OSL GROUP 合作或整合,以加速其在受監管市場、特別是香港這樣對虛擬資產態度日趨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佈局?
我猜測,這筆投資或許是 Ben Zhou 對未來加密市場發展方向的一種押注。隨著全球監管框架逐漸明朗,擁有合法牌照、能在受監管環境下運營的平台將越來越有競爭力。OSL GROUP 在香港的合規努力,恰好符合這一趨勢。Ben Zhou 的投資,可能是看好 OSL 在合規賽道上的潛力,也可能是在為 Bybit 未來進入這類市場鋪路。
人才移動與國際佈局:OSL GROUP 的合規突圍之路
更有意思的是,OSL GROUP 最近的人事變動也頗耐人尋味。曾有 Bybit 背景的人士,比如崔松(曾任 Bybit 首席執行官,雖然資料顯示他已離開 Bybit,但其與 Bybit 的淵源仍在)和張穎華(曾是 Bybit 的機構業務高層),都陸續加入了 OSL GROUP,分別擔任 CEO 和首席機構業務官等重要職位。這種關鍵人才的流動,尤其是從一家頂級加密原生平台到一家積極轉型的傳統金融機構,進一步加深了市場對 Bybit 與 OSL 潛在合作的猜測。
除了香港,OSL GROUP 的野心也不小。他們完成了對日本持牌交易所 CoinBest 的收購,並將其更名為 OSL Japan。日本是對加密貨幣監管較為嚴格但也較為成熟的市場之一。通過收購當地持牌實體,OSL GROUP 繞開了從零開始申請牌照的漫長過程,得以快速進入日本市場。這顯示了 OSL GROUP 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受監管市場,積極通過 M&A(併購)的方式擴張業務版圖的策略。
從 OSL GROUP 的動作和引入 Bybit 背景人才來看,這家公司正全力以赴地走合規和國際化的道路。Ben Zhou 的股權投資,很可能是看中了 OSL 在這條道路上的潛力,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日益重要的合規賽道上佔據一席之地。
大型交易所的「甜蜜」與「煩惱」:Bybit 也曾面臨監管挑戰?
當然,Bybit 自己在監管這條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回溯過往,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 (SC Malaysia) 就曾點名 Bybit 及其 CEO 周悅辰,指控 Bybit 未經註冊在馬來西亞非法運營數字資產交易所 (DAX) 業務。這類事件提醒我們,即使是全球頂級的交易所,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時,都必須面對當地複雜且不斷變化的監管要求。
Bybit 後續通常會採取措施以符合各地法規,例如限制部分地區用戶的訪問。但這也突顯了中心化交易所的挑戰:如何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確保在全球各地的運營都能符合當地嚴格的監管標準,並避免捲入法律糾紛。Ben Zhou 增持 OSL GROUP 的動作,或許也是對這種監管壓力的某種回應或佈局,即尋求與已具備合規基礎的機構合作,以更順暢地進入受監管市場。
提到市場投資,其實除了加密貨幣,也有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在傳統金融市場深耕、受到多重監管的經紀商,提供外匯、股票、商品等多元交易機會,特別是對於尋求高度監管保障的投資人來說,也是一種選擇。這也讓我想起,無論是加密市場還是傳統市場,「合規」和「安全」永遠是選擇平台的首要考量。
安全大考驗:Bybit 如何從「史上最大」黑客攻擊中浴火重生?
如果要說 Bybit 近期最戲劇性、也最考驗實力的一件事,那絕對是今年二月遭遇的黑客攻擊了。這起事件之所以引人矚目,不僅因為其複雜性,更因為它被一些安全專家稱為「加密貨幣史上規模最大之一」的攻擊。我的第一反應是震驚,然後是好奇:Bybit,這家體量巨大的交易所,是怎麼應對的?
驚魂一刻:黑客攻擊的真相與 Bybit 的光速應變
根據後續的披露,這次攻擊並非直接攻破了 Bybit 的核心交易系統或用戶錢包。它的源頭來自 Bybit 使用的「外部多重簽名服務提供商」——這聽起來有點技術,簡單來說,就是 Bybit 在管理部分資產時,依賴了第三方提供的、需要多方授權才能動用資金的錢包服務。黑客成功入侵了這家外部服務商的系統,獲取了部分 Bybit 資產的控制權。
慶幸的是,Bybit 很快發現了異常。他們展現了頂級交易所應有的應急響應能力:
- 快速發現與隔離:一旦發現非授權資金移動,立即啟動內部緊急預案,隔離受影響的資產。
- 保護用戶資產:Bybit 強調,這次攻擊並未影響到用戶在平台內的資產。所有損失由交易所的自有資金承擔,確保用戶資金完全隔離且安全。這點非常重要,是維護用戶信任的基石。
- 保持正常運營:儘管面臨安全挑戰,Bybit 仍然保持了平台的正常運營,甚至在攻擊發生後短時間內處理了大量用戶的提款請求。這顯示了其系統的強大韌性。
這種「光速應變」和「自行承擔損失」的態度,在危機時刻對於穩定用戶情緒、維護平台聲譽起到了關鍵作用。Bybit 沒有推卸責任,而是直接面對問題並保護用戶。
全面「軍備競賽」:從軟體到硬體 Bybit 的安全體系重塑
這次事件對 Bybit 來說無疑是一記警鐘,也促使他們在安全防護上進行了一次「軍備競賽式」的全面升級。我的理解是,他們不僅僅是修補了漏洞,而是從底層邏輯和技術架構上進行了重構:
- 全方位安全審計:事件發生後,Bybit 立即啟動了九項由頂級安全機構執行的全面安全審計,徹底排查系統潛在的風險點。
- 新增安全措施:根據審計結果和內部評估,Bybit 落實了超過 50 項新增安全措施,涵蓋了從外部服務交互到內部流程控制的方方面面。
- 冷錢包技術升級:這可能是最核心的升級之一。Bybit 全面重構了其冷錢包解決方案,引入了更先進的多方計算 (MPC) 和硬件安全模塊 (HSM) 技術。簡單來說,MPC 可以讓一個交易授權分佈在多個獨立方手中,沒有任何單一方能夠單獨控制資金;而 HSM 則是用物理安全硬體來保護私鑰等敏感信息,使其即使在系統被攻破的情況下也難以被盜取。這種結合了流程(OSP – Offline Signature Protocol)、算法(MPC)和硬體(HSM)的三維防護體系,極大地壓縮了潛在的攻擊面。
- 銀行級信息安全:Bybit 強調所有通信和靜態數據都默認加密,並且擁有 ISO/IEC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這聽起來很「傳統金融」,但卻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Bybit 這種「壯士斷腕」式的安全升級,雖然源於一次危機,但卻可能讓其安全防護能力躍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也再次證明,在加密世界,安全永遠是沒有終點的軍備競賽。
不只修補漏洞:透明度與用戶信任的重建之路
經歷黑客攻擊後,如何重新贏回用戶信任是所有交易所面臨的巨大挑戰。Bybit 在這方面也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
首先,他們公開承擔了所有損失,這本身就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其次,他們通過設立「Lazarus Bounty」平台(以知名黑客組織「Lazarus」命名)來懸賞追繳被盜資金,展現了積極追查的決心。最後,Bybit 也公開了他們的儲備金證明(Proof of Reserves),讓用戶可以看到平台資產的透明度,確認用戶資金是足額儲備且與平台自有資金隔離的。
這些舉措,在我看來,是 Bybit 在經歷安全危機後,努力向用戶傳達「我們很安全」、「我們很透明」、「我們值得信賴」的訊號。在一個信任極度重要的行業,這一步棋走對了,是快速恢復元氣的基礎。
危機後的反彈:Bybit 的韌性與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賽道
這次黑客攻擊事件雖然讓 Bybit 經歷了一場嚴峻考驗,但從後續的市場數據來看,Bybit 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韌性。我的理解是,正是因為他們快速有效的應急響應、自行承擔損失的負責態度,以及後續雷厲風行的安全升級措施,讓用戶對平台的信心沒有崩塌,甚至在危機過後迅速回升。
數字會說話:Bybit 在風暴後的強勁復甦
最直觀的數據來自鏈上分析機構。例如,有報告顯示,在黑客攻擊事件發生後的那個月(三月),Bybit 的中心化交易所淨資金流入量位居所有交易所之首。這意味著,儘管有負面事件,用戶的資金反而大量地回流或流入 Bybit。同時,Bybit 的交易量也迅速恢復,重回全球頂級行列。此外,加密數據公司 Kaiko 的報告也指出,即使在攻擊事件後,Bybit 的市場深度和流動性依然保持強勁。這些硬數據都表明,Bybit 成功地挺過了這次危機,並在市場中迅速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這件事給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對於 CEX 來說,安全事件幾乎是無法完全避免的風險,因為它們的中心化特性決定了其是黑客的重點目標。但是,如何應對危機、如何保護用戶資產、如何在事後快速修補並強化安全體系、以及如何通過透明度重建信任,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平台實力和韌性的地方。Bybit 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鏡的案例。
給所有 CEX 的啟示:安全、合規、創新,缺一不可的生存法則
Bybit 最近的這些經歷——從 Ben Zhou 對機構牛市的判斷與平台升級,到他與 OSL GROUP 的連結引發的合規想像,再到平台本身經歷並成功應對大型黑客攻擊——其實勾勒出了中心化交易所在當前和未來加密貨幣週期中必須面對的幾個核心挑戰和發展方向。
我認為,未來能持續領先的 CEX 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 超強的安全防護與應急能力:黑客攻擊只會越來越複雜和頻繁。交易所需要持續投入最尖端的安全技術(比如 MPC、HSM),建立銀行級別的風控和安全管理體系,並且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預案和損失承擔機制。安全,永遠是 CEX 的生命線。
- 積極擁抱並適應監管:全球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和明確。交易所需要主動與監管機構溝通合作,積極尋求合規牌照,確保業務在全球各地合法運營。Ben Zhou 與 OSL GROUP 的連結,或許正是這種合規佈局的體現。
- 持續的產品創新與服務優化:無論是為了吸引機構還是服務散戶,平台都需要不斷推出新的交易工具、更便捷的功能、更友好的用戶體驗。統一交易賬戶、永久保護等產品創新,是 Bybit 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 透明度與信任建立:特別是在經歷安全事件後,公開儲備金證明、清晰的風險披露、有效的用戶溝通,都是重建和維護用戶信任不可或缺的環節。
Bybit 從這次黑客攻擊中走出來,不僅證明了其技術和運營上的韌性,也藉由危機再次驗證了安全和透明度對 CEX 的重要性。Ben Zhou 的市場觀點和他的跨界佈局,則展示了頂級平台領導者對行業未來方向的思考。我相信,Bybit 的經歷,將成為所有中心化交易所在這場「安全軍備競賽」和「合規長跑」中,一份寶貴的參考。
項目 | Bybit 在攻擊事件中的處理與升級要點 |
---|---|
應急處理 | 發現異常後立即啟動應變、快速完成提款請求、自行承擔所有損失、用戶資產隔離保護 |
安全審計 | 事件後立即啟動九項外部安全審計 |
新增措施 | 根據審計與評估,落實超過 50 項新增安全措施 |
錢包技術升級 | 全面重構冷錢包方案,引入 OSP、MPC、HSM 技術加強防護 |
資訊加密 | 所有通信與靜態數據默認加密,擁有 ISO/IEC 27001 認證 |
透明度 | 公開儲備金證明,提升資產透明度 |
小結:在風雨中前行 Bybit 與 CEX 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回顧 Bybit 近期的種種動態,從 Ben Zhou 對機構牛市的精準判斷與平台為之進行的服務升級,到他個人與 OSL GROUP 在合規賽道上的潛在連結,再到 Bybit 成功應對一場嚴峻的黑客攻擊並藉此全面強化自身安全。這不僅僅是 Bybit 一家公司的故事,它濃縮了當前中心化交易所在快速發展的加密市場中所面臨的各種機遇與挑戰。
我的總體感受是,Bybit 在這輪週期中展現出了強烈的進取心和快速的適應能力。他們看到了機構資金帶來的機會,並積極調整策略;他們也深知合規的重要性,並通過各種方式探索進入受監管市場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遭遇重大安全危機時,沒有被打垮,反而將其轉化為全面提升安全防護的契機。這種從危機中學習、不斷進化的能力,或許正是 Bybit 能在競爭激烈的 CEX 賽道上保持領先地位的原因之一。
未來,隨著加密市場越來越主流化,監管將更加清晰,網絡攻擊也會持續演進。Bybit 和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都必須在安全、合規和創新這三條戰線上持續投入,才能在這場永無止境的數位資產競賽中站穩腳跟。對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了解這些平台的「幕後故事」和應對策略,也能幫助我們更明智地選擇值得信賴的夥伴,安心地參與到這場令人振奮的加密盛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