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泰達幣怎麼挖:別再找礦機了,USDT這樣來! - 2025 年 5 月 14 日
- DEX是什麼?去中心化交易所優勢與風險秒懂 - 2025 年 5 月 13 日
- MKR幣解密:不只是代幣,更是DeFi世界權力核心 - 2025 年 5 月 13 日
以太坊基金會:加密世界的無形推手?最近的大動作跟你荷包有啥關係?
你可能聽過以太坊(Ethereum),甚至買過它的代幣以太幣(ETH)。但你知道背後有個「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簡稱 EF)嗎?它不是公司,更不是以太坊的「老闆」,那它到底是什麼角色?最近以太坊動作頻頻,從技術升級到基金會內部改組,這些跟你我的投資有什麼關聯?今天,就讓我這位在幣圈打滾快十年的老司機,帶你深入淺出地搞懂這個話題。
直接說重點,以太坊基金會是一個瑞士的非營利組織,成立的宗旨是支持以太坊生態系的發展與研究。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中立的協調者和資源提供者,它不出售以太坊,也不控制以太坊網路本身。它的工作更像是園丁,負責澆水、施肥、除蟲,讓以太坊這棵大樹能更健康茁壯地成長,但它無法決定這棵樹要長多高、開什麼花。
那麼,這個基金會平常都在忙些什麼呢?他們資助核心協議的研究、推動技術升級、舉辦開發者大會(像是 Devcon)、提供教育資源等等。基本上,就是為了讓以太坊變得更好用、更安全、更普及而努力。

風雨後的轉舵:基金會為何改組?新方向是什麼?
不過,最近以太坊基金會經歷了一場不小的變革。原本的執行董事宮口禮(Aya Miyaguchi)轉任主席,由兩位新面孔王筱維(Hsiao-Wei Wang)和 Tomasz K. Stańczak 共同擔任新的執行董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調整?
坦白說,過去一段時間,社群裡對於以太坊基金會的領導方向和溝通方式有些不滿的聲音。有人覺得基金會過於「佛系」,在面對 Solana 這類強勁對手快速崛起時,反應不夠積極;也有人認為基金會過於強調技術中立,忽略了市場溝通和行銷的重要性。尤其在 2024 年底到 2025 年初,ETH 的價格表現相較於比特幣屢創新高,顯得有些脫節,市場的焦慮感也隨之升高。
這次的領導層重組,可以看作是對這些聲音的回應。新的領導團隊明確提出了三大工作重點:
1. 擴展主網容量: 讓以太坊主鏈能處理更多交易。
2. 改進 Layer 2 Rollups: 優化像 Arbitrum、Optimism 這類的第二層擴容方案,讓交易更快更便宜。
3. 提升用戶體驗: 讓普通使用者操作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應用 DApp 更簡單直觀。
這代表什麼?我認為這標誌著以太坊基金會策略上的一個重要轉向:從過去相對被動、強調技術純粹性的姿態,轉向更積極地回應市場需求,甚至開始承認「行銷」也是生態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不再只是默默耕耘的園丁,也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座花園的美好。
技術大躍進?Pectra 升級如何改變遊戲規則
說到讓以太坊更好用,就不能不提最近完成的「Pectra 升級」。這次升級堪稱是以太坊自從轉向權益證明(Proof-of-Stake)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The Merge 合併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程式碼變革。它包含了好幾個重要的「以太坊改進提案」(EIPs),對我們使用者和整個生態都有實質影響。
讓我挑幾個重點,用白話跟你解釋:
* 智慧錢包普及化 (EIP-7702): 這是 Pectra 最令人興奮的功能之一。簡單來說,它讓你我平常使用的普通以太坊錢包(外部擁有帳戶 EOA),也能具備「智慧合約錢包」的部分功能。這代表什麼?未來你可能可以用穩定幣(像是 USDT 或 USDC)直接支付交易手續費,不用再特地準備 ETH;或者可以設定交易批次處理,一次授權多個操作;甚至有些 DApp 可以幫你代付 Gas 費,大大降低新手入門門檻。想像一下,這就像是把傳統的銀行帳戶直接升級成多功能的數位理財帳戶,方便多了吧?
* 驗證者質押更有效率 (EIP-7251): 以前,想成為以太坊的驗證者(負責打包交易、維護網路安全的角色)需要質押 32 顆 ETH。如果你有更多 ETH 想投入質押,就得開很多個 32 ETH 的驗證節點,管理起來很麻煩,成本也高。現在,這個提案把單一驗證者的質押上限大幅提高到 2048 ETH。這對大型機構或質押服務商來說是個大利多,可以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提高資金效率。這也有助於吸引更多機構級的資金進入以太坊質押生態。
* Layer 2 降費再加碼 (EIP-7691): 在之前的 Dencun 升級中,以太坊引入了「Blob」這種新的數據空間,專門給 Layer 2 方案使用,成功讓 Layer 2 的交易手續費大幅下降。這次 Pectra 升級更進一步,把每個區塊能容納的 Blob 數量加倍。意思就是,即使未來 Layer 2 的交易需求暴增,手續費也能維持在相對低點。這對於提升以太坊整體的可擴展性至關重要。

這次 Pectra 升級後,市場反應相當熱烈。ETH 價格在短短 40 小時內飆升了將近 40%,創下了自 2021 年牛市以來最強勁的單週表現。這跟過去幾次升級後,市場常常出現「利好出盡」的賣壓很不一樣。以我觀察,這次反彈主要是由現貨市場的買盤推動,交易所的 ETH 存量持續下降,活躍地址增加,顯示投資人信心顯著回升。
V 神的呼喚:五年內,讓以太坊像比特幣一樣簡單?
在技術升級和基金會改組的同時,以太坊的靈魂人物 Vitalik Buterin (大家暱稱的 V 神) 也拋出了一個極具前瞻性,甚至可以說是激進的想法。他在一篇名為《簡化第一層網路》的文章中,呼籲以太坊生態應該努力在未來五年內,讓以太坊的底層協議(Layer 1)變得「接近比特幣那麼簡單」。
你可能會想,以太坊之所以強大,不就是因為它的智能合約功能比比特幣複雜、應用更多元嗎?為什麼 V 神反而要追求簡單?
V 神的核心論點是,隨著以太坊不斷發展,加入了 PoS、分片(Sharding,雖然路線圖有調整)、各種 EIP 等等,底層協議變得越來越複雜。這種複雜性不僅提高了新開發者貢獻的門檻,也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風險和維護難度,長期來看可能不利於網路的去中心化和韌性。
他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方向,例如:
* 用更精簡、更現代化的 RISC-V 指令集架構來逐步取代目前的以太坊虛擬機 EVM。
* 簡化共識機制,例如採用所謂的「三時槽最終確定性」(3-Slot-Finality)。
* 標準化技術堆疊,減少不必要的複雜選項。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目標,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但 V 神的登高一呼,無疑為以太坊的未來發展指明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在追求功能強大的同時,也要兼顧底層的簡潔與穩健。這顯示出以太坊核心社群對於「技術債」問題的警惕,以及對網路長期永續性的重視。
挑戰依然嚴峻:以太坊的「甜蜜負擔」與外部競爭
雖然 Pectra 升級成功、基金會展現新氣象、V 神也畫出了藍圖,看似一片光明,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以太坊目前仍然面臨的挑戰。
* Layer 2 的弔詭: Layer 2 的成功是以太坊擴容的關鍵,但弔詭的是,當越來越多交易轉移到 Layer 2 進行,主網(Layer 1)的交易量和 Gas Fee 收入就可能下降。雖然 EIP-1559 燒毀機制有助於 ETH 通縮,但主網活躍度若長期下降,可能會影響 ETH 作為「燃料」的核心價值敘事,以及驗證者的收益。這是一個需要持續觀察的經濟模型問題。
* 技術債的包袱: 正如 V 神所擔憂的,以太坊累積的技術複雜性,確實可能拖慢未來創新的速度。相較之下,一些新興的公鏈,如 Solana,在設計之初就採用了不同的架構,或許在某些方面能更輕裝上陣。
* 激烈的外部競爭: 幣圈從來不是一家獨大。Solana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交易量上就曾一度超越以太坊;而比特幣現貨 ETF 在 2024 年底獲批後(這裡假設一個基於2025年的回顧視角),吸走了大量傳統金融機構的目光和資金,相較之下,雖然以太坊現貨 ETF 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問世,但初期聲量和資金流入可能難以匹敵。同時,考量到 2025 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的下行壓力,以及像是前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對全球資金流動性的潛在影響,市場的風險偏好也可能降低,不利於風險較高的加密資產。
身為一個在市場打滾多年的交易者,我知道評估一個資產不能只看短期漲幅。波動是常態,如何在波動中找到節奏、控制風險才是生存之道。有時候我會利用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平台,透過差價合約來應對市場的劇烈波動,不需要實際持有代幣也能參與行情,但當然,這類工具的風險也需要充分理解和管理。
面向 | 近期焦點 | 潛在影響 | 佐知總編觀察 |
---|---|---|---|
以太坊基金會 | 領導層重組,新任共同執行董事上任,確立新策略重點(擴容、Layer 2、用戶體驗) | 提升決策效率與市場溝通,更積極回應社群與市場需求,可能改變過於「中立」的形象 | 方向對了,但執行力是關鍵。能否擺脫過去的包袱,真正帶領生態前進,還需要時間檢驗。 |
技術升級 (Pectra) | 引入 EIP-7702 (智慧錢包功能)、EIP-7251 (提高質押上限)、EIP-7691 (加倍 Blob 空間) | 大幅改善用戶體驗、降低 Layer 2 費用、提升驗證者效率與機構參與意願 | 這是實質性的利好,直接解決了許多痛點,市場的正面反應說明了其重要性。 |
核心願景 (V 神) | 提出五年內「簡化 Layer 1」的目標,探討 RISC-V 取代 EVM 的可能性 | 為以太坊長期發展指明方向,強調網路韌性與永續性,但也可能引發路線圖的不確定性 | 高瞻遠矚,但執行難度極高。短期內更像是理念倡導,實際影響有待觀察。 |
市場挑戰 | Layer 2 發展對主網收入的潛在影響、技術債累積、來自 Solana 與 比特幣 ETF 的競爭壓力 | 可能影響 ETH 的經濟模型與價值捕獲、拖慢創新速度、分流市場資金與關注度 | 這些都是以太坊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也是判斷其長期價值時必須考量的風險因素。 |
總結:關鍵轉折點,以太坊能否再創輝煌?
總體來看,以太坊正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Pectra 升級的成功落地和基金會的策略調整,確實為以太坊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市場看到了改變的決心。V 神對簡化之路的呼籲,更為長遠發展提供了思考方向。
然而,這並不代表以太坊從此就能一帆風順。內部的技術債、經濟模型的挑戰,以及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都是實實在在的阻力。未來的路怎麼走,很大程度取決於新的領導團隊能否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以及核心開發社群能否在追求創新與維持穩健之間找到平衡。
對我們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 保持關注: 以太坊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牽動市場神經,密切關注基金會的動向、技術升級的進展(例如接下來的 Fusaka 升級)以及 V 神的論述,是必要的功課。
* 理解風險: 認識到以太坊面臨的挑戰,不要被短期的價格波動沖昏頭。投資永遠伴隨風險,尤其在變化快速的加密世界。
* 長期視角: 以太坊的目標是成為「世界計算機」或「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這是一個宏大的敘事。評估它的價值,需要超越短期炒作,看它是否能在技術、生態和治理上持續進化。
以太坊基金會作為生態的重要推手,其角色的轉變和策略的調整,無疑會對以太坊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它能否成功引導以太坊克服挑戰,重新鞏固其領先地位,甚至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樣,帶領 ETH 價格衝擊新的歷史高點?這場戲,還很有得看。

關於以太坊基金會的快問快答 (FAQ)
問:以太坊基金會是以太坊的「公司」或「老闆」嗎?
答:不是。以太坊基金會(EF)是一個獨立的瑞士非營利組織,它的任務是支持以太坊生態系的發展,而不是控制它。以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沒有單一的控制實體。基金會更像是一個協調者、研究資助者和資源提供者。
問:以太坊基金會的資金從哪裡來?
答: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以太坊專案早期眾售時獲得的一部分以太幣(ETH),以及後續可能的捐贈。他們會運用這些資源來資助研究、開發、社群活動等,支持生態發展。
問:最近以太坊基金會的領導層變動,對普通 ETH 持有者有影響嗎?
答:間接影響可能有。新的領導層帶來了新的策略重點,例如更強調擴容、優化 Layer 2 和提升用戶體驗。如果這些策略能成功執行,讓以太坊網路更好用、更受歡迎,理論上可能對 ETH 的價值和應用產生正面影響。但這需要時間來實現和觀察。
問:Pectra 升級後,我的以太坊錢包需要做什麼嗎?
答:對普通用戶來說,通常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操作。Pectra 升級主要是在協議層面進行的。不過,升級後帶來的新功能(例如 EIP-7702 的智慧錢包特性)需要錢包開發商和 DApp 開發者去整合和支援。未來你可能會看到你使用的錢包或 DApp 更新後,增加了用穩定幣付 Gas 費、交易批次處理等新選項。
問:V 神說要讓以太坊變簡單,意思是功能會變少嗎?
答:不是這個意思。V 神的「簡化」主要是指簡化以太坊的底層核心協議(Layer 1),讓它更穩健、更安全、更容易維護和驗證,減少潛在的風險和「技術債」。目標是讓 Layer 1 盡可能保持中立和精簡,而把複雜的功能和應用更多地放到 Layer 2 或更上層去實現。這並不會減少以太坊生態的功能性,反而可能為長期的健康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