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rcle USDC上市:高估值狂熱下的隱憂與未來 - 2025 年 7 月 7 日
- Lido質押巨頭:stETH在DeFi世界的創新與挑戰 - 2025 年 7 月 6 日
- WETH是什麼?秒懂它與ETH的差異及DeFi重要性 - 2025 年 7 月 6 日
NFT 市場的驚奇旅程:從狂熱泡沫到價值探索,我們現在走到哪裡了?
哈囉!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非常非常有趣,而且充滿戲劇性的主題——NFT(非同質化代幣)。我猜想,過去這兩年,多多少少你都聽過它的大名吧?從天價藝術品到各種古怪的頭像,NFT 似乎在一夜之間佔領了我們的眼球,然後又像潮水一樣,似乎退去了不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作為一個對 Web3 世界充滿好奇的觀察者,我一直試圖理解這個市場到底在經歷什麼。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和觀察,我發現 NFT 市場並非只是曇花一現的炒作,它其實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週期和發展階段。今天,就讓我帶你一起剖析這個精彩又複雜的 NFT 世界,看看它的過去、現在,以及我們能從中看到什麼未來的機會,特別是它與時裝產業擦出的火花,更是讓我大開眼界!
說真的,剛開始接觸 NFT 的時候,我也會覺得「這什麼鬼?不就是一張圖嗎?賣這麼貴?」這種想法。但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它背後的技術、社群文化和商業模式革新,遠比表面看到的複雜有趣多了。這就像當年大家看不懂比特幣一樣,需要時間去消化和理解。
NFT 市場的週期性:熱點、輪動與延展的浪潮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 NFT 市場其實非常有規律性,它不是一條平順的直線,而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週期」。這個週期有幾個很明顯的特徵,我稱之為「熱點引爆」、「從大到小」和「延續性」。
怎麼說呢?
首先是「熱點引爆」。通常一個新的 NFT 市場熱潮,都是由某個具體事件點燃的。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 Beeple 的數位藝術品在佳士得拍出天價。哇!當時這個新聞炸開了鍋,所有人都開始討論 NFT 是什麼,能不能賺錢。這就像一個巨大的信號彈,瞬間把大眾媒體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
接著是「從大到小」。熱點一旦被引爆,交易量會迅速衝到一個峰值。這個時候,你會看到各種新聞報導、名人站台(像史努比狗狗、史蒂芬·柯瑞、提姆巴蘭、阿姆、馬克·庫班、吉米·法隆都陸續參與過),市場一片狂熱,大家都在追逐。但這種高峰通常無法持續太久,交易量會逐漸回落。這就像一個大浪拍過來,聲勢浩大,但總會歸於平靜。
但有趣的是,這並非結束,而是「延續性」的開始。即使交易量從最高點回落,市場的熱度並不會完全消失,而是進入一個「延展浪」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雖然整體交易量不如巔峰,但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增加了。新的項目不斷湧現,不同的應用場景開始被探索,資金和注意力開始在不同的「板塊」之間流動。
我觀察到,這種「延展浪」其實就是市場從最初的「大眾媒體傳播」過渡到更深層次的「社區傳播」的體現。大家不再只是被新聞標題吸引,而是開始在小圈子、在 Discord、Twitter 等社群裡討論具體的項目、尋找下一個潛力股、研究項目的賦能(utility)。這代表市場正在變得更加成熟,玩家也更懂行了。
板塊輪動大解密:NFT 炒作風向球怎麼看?
在「延展浪」階段,有個現象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 NFT 概念的「板塊輪動」。這有點像股市裡的概念股輪動,資金和關注度會從一個類別轉向另一個類別。根據我從資料中整理的觀察,這個輪動順序大概是這樣的:
藝術品(像 Beeple 的那種) → 鏈上通用(早期鏈上交易記錄) → 體育(像 NBA Top Shot) → 頭像 (PFP,如 BAYC, Azuki, Doodles) → 鏈遊 (GameFi,如 Axie Infinity) →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 音樂 NFT → 通行證/會員權益 NFT。
你看,這個順序其實反映了 NFT 應用場景的演進:從最初的「收藏」屬性,過渡到強調「身份」和「社群」,再到更具「功能性」和「實用性」的遊戲資產、組織成員權、以及各種權益證明。這也說明 NFT 正在從高價的藝術品,逐漸轉變為更接近我們的「消費品」、「投資品/身份象徵」,最終發展出在遊戲或各種應用中具有實際用途的「通行證」。
所以,如果你想跟上 NFT 市場的節奏,了解現在哪個板塊正在成為熱點,就非常重要了。這可能需要你深入到不同的社群、關注行業報告,甚至使用一些市場分析工具來追蹤資金流向。
我們現在在哪裡?NFT 市場的生命週期與加密行情的微妙關係
了解了市場週期的小規律,我們再來看看 NFT 市場的宏觀「生命週期」。如果你熟悉技術發展的經典模型(比如 Gartner 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你會發現 NFT 市場的發展軌跡驚人地相似。
對比技術曲線:我們現在到底在哪個階段?
對比技術生命週期,NFT 市場大概經歷了幾個階段:
- 萌芽期 (Innovation Trigger): 區塊鏈技術出現,非同質化代幣的概念被提出(CryptoPunks 可能是最早期的代表)。這時候只有少數技術極客和早期信仰者知道。
- 期望膨脹期 (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大眾媒體的關注、天價交易、名人效應,市場情緒達到頂點,充斥著非理性的樂觀和 FOMO(錯失恐懼症)。大量資金湧入,很多項目被過度炒作。我相信很多人對 NFT 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這個階段的尾巴。
- 泡沫破裂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熱潮退去,價格暴跌,很多炒作項目歸零,市場進入冷靜甚至悲觀階段。大家開始質疑 NFT 的真實價值,媒體關注度大幅下降。
- 復甦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 倖存下來的優質項目開始專注於落地應用和賦能,市場逐漸找到真實的價值點,更多的 B 端應用(企業級應用)出現。
- 高原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技術成熟,應用普及,NFT 成為主流商業和文化的一部分。
根據我從資料中讀到的分析,目前 NFT 市場很可能正處於「期望膨脹期」的尾聲,並開始向「泡沫破裂期」過渡。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市場將經歷一次殘酷的「優勝劣汰」。那些沒有真實價值、沒有社區基礎、沒有持續賦能的項目,將很難挺過這個寒冬,價格會持續下跌甚至歸零。而那些真正有潛力、有團隊、有願景的項目,則可能在低谷中默默耕耘,為未來的復甦積累實力。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悲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經之路。只有洗去泡沫,真正的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NFT 與加密市場的愛恨情仇:為什麼它反應總是慢半拍?
既然 NFT 是建構在區塊鏈上的,那麼它跟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的行情有什麼關係呢?我的觀察是,它們之間確實存在很強的相關性,畢竟大部分 NFT 交易還是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的。當整個加密市場處於牛市,資金充裕,大家心情好的時候,NFT 市場通常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反之,當加密市場下跌,恐慌情緒蔓延時,NFT 市場也很難獨善其身。
但有趣的地方在於,NFT 市場的反應似乎比整個加密市場要「遲鈍」一些。我的理解是,這是因為 NFT 的流動性相對較差(畢竟每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像同質化代幣可以隨時買賣)。當市場劇烈波動時,大家更傾向於快速交易流動性好的資產(如比特幣、以太坊),而 NFT 的交易需要找到願意接手的買家,這需要時間。所以,你可能會看到加密貨幣價格已經大幅波動了,NFT 的地板價(一個系列中最低的價格)可能還沒來得及反映。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NFT 甚至可能被部分投資者視為一種「避險資產」或至少是資產多樣化的手段。你可能會覺得這很奇怪,一個波動性這麼大的東西怎麼會是避險資產?但想想看,對於那些在加密牛市賺了一大筆錢的早期參與者來說,當市場開始下跌時,他們可能不想把所有資產都留在波動劇烈的同質化代幣裡,而是選擇將一部分資金換成那些他們認為具有長期文化價值、社群價值或是潛在實用性賦能的藍籌 NFT(例如 BAYC, CryptoPunks)。這些藍籌 NFT 的稀缺性和社群共識,讓它們在極端市場情況下可能展現出相對的抗跌性(當然這絕非絕對,熊市來臨時,藍籌也可能跌得很慘,只是相較於很多空氣幣,它們的共識和基礎可能更強)。所以,在熊市中,有時候頂級 NFT 的地板價反而會比很多山寨幣堅挺,吸引一部分資金流入。這是一個非常反直覺但確實存在的現象。
同時,一些與 NFT 深度結合的子行業,像是鏈遊(GameFi)、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甚至是基於 NFT 的衍生品市場,也開始從 NFT 的大概念中獨立出來,發展出自己的邏輯和週期。這標誌著 NFT 技術正在被不同領域深入採用和客製化,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資產類別。
談到在波動市場中尋找機會,或進行資產配置,這讓我想到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平台。對於有興趣在加密貨幣市場或更廣泛的金融市場中交易的讀者來說,選擇一個正規、可靠的交易平台非常重要。他們提供多種交易工具和市場分析資源,對於想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進行操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當然,無論是投資 NFT 還是其他金融資產,了解風險、做好研究永遠是第一位的。
NFT 項目怎麼玩?靠空投、賦能維持熱度的秘密
在市場週期波動,特別是進入冷靜期後,一個 NFT 項目如何保持活力和價值?這就不得不提到項目方的策略,特別是那些已經證明自己實力的「藍籌」項目。他們可不是賣完圖片就跑路了,而是持續在想辦法維護和提升項目的吸引力。
藍籌項目怎麼玩?靠空投、賦能維持熱度的秘密
以大名鼎鼎的無聊猿遊艇俱樂部 (BAYC) 為例,它們簡直是這方面的教科書級玩家。一開始,BAYC 只是一系列獨特的頭像,給你一個社群的身份。但尤加實驗室 (Yuga Labs),這個 BAYC 背後的公司,沒有停步。他們陸續為 BAYC 持有者提供了各種「賦能」:
- 空投: 送你新的 NFT 系列,比如變異猿遊艇俱樂部 (MAYC)。如果你持有 BAYC,就能免費鑄造或領取 MAYC。這就像一個會員福利,直接給你送錢(或者說送潛在價值)。
- 代幣發行: 他們推出了猿幣 (Apecoin),並空投給 BAYC 和 MAYC 的持有者。這個代幣不僅可以在生態系統中使用,還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帶來額外的流動性和價值。
- 生態系統擴展: 他們推出了像「其他邊界」(Otherside) 這樣的元宇宙專案,讓 NFT 不再只是一張圖片,而是可以在虛擬世界中使用的資產,甚至可以擁有虛擬土地。
- 社群和 IP 賦能: 鼓勵持有者利用自己的 NFT IP 去創作、經營,比如開咖啡店、出漫畫、做動畫。這讓 NFT 不僅是收藏品,更是一個可以產生實際商業價值的 IP。
- 名人效應和文化影響: 積極與名人合作,讓 BAYC 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象徵。當 Justin Bieber 或 Eminem 換上 BAYC 頭像時,它就超越了數位藝術品本身,成為一種身份和品味的展現。
這些策略的組合,為 BAYC 和相關項目持續製造話題、吸引新的關注、並為現有持有者提供價值,進而影響著地板價和交易量。在牛市裡,這些賦能可以讓價格像火箭一樣往上衝,因為 FOMO 情緒會非常強烈。但在熊市裡,即使有這些賦能,價格也可能下跌,只是相較於那些沒有任何後續動作的項目,它們的抗跌性會更強,社群的凝聚力也會更高。畢竟,當市場都在跌的時候,大家更願意抱緊那些有東西在持續建設、有未來願景的項目。
除了 BAYC,像 Azuki、Doodles、Clone X 等藍籌項目也都在不斷探索各種賦能方式,包括線下活動、品牌聯名、獨家內容訪問權等等。這讓 NFT 市場不再是單純的買賣圖片,而是變成了一個關於「社群」、「會員」、「權益」和「文化認同」的複雜生態系統。
當 NFT 遇見時尚:不僅僅是虛擬衣服那麼簡單
NFT 的應用場景如此豐富,有一個領域的融合尤其讓我興奮,那就是時裝產業。這個傳統上非常依賴品牌故事、身份認同和稀缺性的行業,似乎與 NFT 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NFT 在時裝領域的應用,遠不止於把一件衣服做成數位版那麼簡單。
不只是賣衣服:NFT 在時裝產業的四種玩法
從我看到的資料分析來看,NFT 與時裝產業的結合方式至少有四種主要模式:
- 基於非同質化代幣的數位原生品牌: 這些品牌從一開始就是為 Web3 世界而生,NFT 是其核心。比如 RTFKT (後來被 Nike 收購)、The Fabricant。他們的產品就是數位服裝或與 NFT 綁定的實物商品。購買他們的 NFT,你獲得的不僅是一個數位資產,更可能是社群成員身份、未來產品的優先購買權等等。
- 面向元宇宙的時裝: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雖然現在還很早期),大家開始意識到在虛擬世界中,我們也需要個性化和身份表達,這就催生了虛擬時裝的需求。NFT 是虛擬時裝所有權的最佳載體,確保你在不同的元宇宙平台中都能證明這件衣服是你的,並且它是稀有的。像吉尼斯 (Genies)、共和國 (Republiqe) 這樣的平台和品牌就在這個方向努力。
- 現實時裝的虛擬體驗或附贈: 傳統時裝品牌會推出實體服裝,同時附贈一個該服裝的數位版 NFT,或者推出一個 NFT 讓你參與某個虛擬試穿、虛擬秀場體驗。這是一種連接實體和虛擬世界的方式,增加品牌的互動性和話題性。
- 奢侈品牌的 NFT 拓展: 奢侈品牌非常看重稀缺性、獨特性和高端社群。NFT 的非同質化特性完美契合了這一點。古馳 (Gucci)、路易威登 (LV)、杜嘉班納 (Dolce & Gabbana) 等都開始嘗試發行 NFT,或是與現有 NFT 項目合作,通常將其定位為高端收藏品、獨家會員資格或品牌體驗的入口。
這些不同的結合方式,都可以用幾個指標來衡量其成功度:
- 身份認同 (Identity): 這個 NFT 能否幫助使用者在線上或線下建立獨特的身份?
- 所有權 (Ownership): NFT 是否清晰地定義了數位資產的所有權?
-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這個 NFT 能否在不同的平台或場景中進行互動和使用?
- 可拓展價值 (Extensible Value): 持有這個 NFT 除了視覺呈現外,還有哪些額外的賦能或潛在價值?
Web3 原生 vs. Web2 大牌:誰玩 NFT 更到位?
在時裝與 NFT 的結合中,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對比:Web3 原生品牌(比如那些從 PFP 項目發展出來的社群品牌,或是像 RTFKT 這種數位時尚先鋒)和傳統 Web2 大牌在玩 NFT 時,思路完全不一樣。
特徵 | Web3 原生品牌 (如 PFP 項目延伸、RTFKT) | 傳統 Web2 品牌 (如 Nike, Gucci) |
---|---|---|
核心 | 以 NFT 本身為核心資產與社群載體 | 以實體商品或品牌形象為核心,NFT 是附加工具 |
商業模式 | 建立在數位資產銷售、版稅、社群賦能、生態系統擴展上 | 主要收入來源仍是實體商品銷售,NFT 用於行銷、會員、新收入線 |
傳播模式 | 自下而上:從核心社群向外擴散,依賴社群共識與口碑 | 自上而下:透過品牌形象、廣告、名人背書向大眾傳播 |
文化 | 原生 Web3 文化、強調去中心化、共創、所有權、賦能 | 傳統品牌文化、強調歷史、工藝、 exclusivity |
使用者關係 | 將使用者視為社群成員、共同建設者、潛在股東 | 將使用者視為消費者、客戶、品牌追隨者 |
NFT 定位 | 身份象徵、會員通行證、生態系統權益、可發展的 IP | 行銷工具、品牌升級、導流到實體、年輕化嘗試 |
Web3 原生品牌,比如像 BAYC 持有者社群發展出的周邊品牌,或是 RTFKT。他們的起點就是 NFT,所以 NFT 就是他們的核心資產。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圍繞著 NFT 的價值、社群的凝聚力來設計的。他們強調社群、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的概念,以及給予 NFT 持有者的各種「賦能」。他們的傳播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從一小群核心的 NFT 持有者和社群成員開始,依靠他們的認同和口碑,逐漸向外擴散。這種模式天生就帶有一種獨特的「原生文化」優勢,因為社群成員是真正「擁有」這個品牌一部分(通過 NFT 所有權)的,所以他們有更強的參與感和忠誠度。
而傳統 Web2 品牌,比如 Nike(收購了 RTFKT)、李寧(曾與無聊猿合作)、古馳、LV 等。他們是把 NFT 作為一個工具來使用。他們的核心業務和收入來源仍然是實體商品的銷售。他們利用 NFT 更多是出於行銷目的(製造話題、吸引年輕消費者)、品牌升級(展現創新形象)、會員管理(給 NFT 持有者獨家福利)、或是導流到他們的實體或線上商店。他們的傳播模式依然是「自上而下」的,依靠強大的品牌形象和廣告投入來影響大眾。雖然他們財力雄厚,但在建立 Web3 原生文化和社群共識方面,他們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和學習。
我個人覺得,Web3 原生品牌在文化和社群凝聚力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他們真正理解「擁有」一個 NFT 所代表的意義。而傳統品牌則擁有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現有用戶基礎。未來最有趣的發展,可能是兩者的結合,或是傳統品牌能否真正吸收 Web3 的核心精神,而不僅僅是套用一個新技術的外殼。
數位時裝、元宇宙與 NFT 的廣闊未來
剛才提到了元宇宙,這其實是數位時裝和 NFT 結合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想像一下,在未來的元宇宙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擬形象。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戴什麼樣的配飾,就是你在虛擬世界裡表達自我的方式。就像現實世界一樣,大家會追求獨特、稀有、有設計感的數位服裝。而 NFT,就是賦予這些數位資產「所有權」和「稀有度」的關鍵。
當你在元宇宙裡「穿」上一件由知名數位藝術家設計、限量發行的 NFT 時裝時,它不僅僅是一個像素構成的圖案,它代表了你的品味、你的財力,甚至是你所屬的某個社群或圈子。這種「數位身份」和「數位消費」的需求,將是未來 NFT 市場的重要增長點。
目前整個消費行業,包括時裝,其實都處於一個 Web2.5 的過渡階段。傳統的消費內容和模式已經很成熟甚至有點飽和,大家都在尋找新的消費內容和新的熱點。NFT 和元宇宙恰好提供了這個可能性。它們創造了全新的數位稀缺性,全新的互動方式,全新的社群體驗。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相較於成熟的加密貨幣市場或是整個傳統消費市場,NFT 市場目前的體量還非常小。這既意味著它仍然是一個非常早期的、波動性巨大的市場,需要警惕潛在的泡沫和風險。但同時,它也意味著巨大的未來發展空間。
回頭看這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 NFT 的價值正在從單純的「投機炒作」向「真實應用」和「文化社群」轉移。那些能在這個市場週期中倖存下來的項目,一定是具備更強的社群凝聚力、更清晰的賦能路徑、以及更廣闊的應用前景的。對於我們這些關注這個領域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追逐短期的價格波動,而是理解它背後的技術革新、商業模式變化以及文化演進。相信 NFT 作為一種底層技術和資產形式,會在未來 Web3 的世界裡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結語:在週期中尋找價值
NFT 市場就像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孩子,它會經歷快速成長的陣痛,也會有摔倒和迷茫的時候。我們現在可能正處於它從盲目樂觀走向現實考驗的階段,市場正在進行一次深刻的洗禮。但與此同時,它與時裝等產業的跨界融合,以及在元宇宙等新興領域展現出的巨大潛力,都讓我們對它的未來充滿想像。
作為參與者或觀察者,理解 NFT 市場的週期性、識別有真實價值和社群基礎的項目、並對創新保持開放的心態,至關重要。未來的 Web3 世界會是什麼樣?NFT 毫無疑問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拼圖。
常見問題解答 (FAQ)
NFT 市場目前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根據技術生命週期曲線來看,NFT 市場目前正處於「期望膨脹期」向「泡沫破裂期」過渡的階段。這意味著市場將經歷一輪「優勝劣汰」,許多過度炒作或缺乏實際價值的項目可能會被淘汰,而有真實價值和社群基礎的項目將尋求在低谷中發展。
NFT 在加密市場下跌時能作為避險資產嗎?
這不是絕對的。整體而言,NFT 市場與加密市場高度相關。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特別是對於一些具備強大社群共識和實際賦能的「藍籌」NFT 項目,部分投資者可能會將其視為在加密市場下行時進行資產多樣化或相對避險的選擇,因為其稀缺性和文化價值可能使其比流動性較差的同質化代幣更具抗跌性。但請注意,NFT 本身波動性仍然很高,不能保證避險效果。
NFT 與時裝產業結合有哪些主要方式?
主要有四種方式:1. 發展基於 NFT 的數位原生時尚品牌;2. 為元宇宙創造虛擬時裝並以 NFT 形式擁有;3. 將 NFT 作為實體時裝的虛擬體驗或附贈品;4. 奢侈品牌利用 NFT 拓展高端收藏品或會員權益。這些方式都利用了 NFT 的獨特性和所有權特性,為時裝產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互動體驗。
Web3 原生時尚品牌和傳統品牌玩 NFT 有什麼區別?
最大的區別在於「核心」和「傳播模式」。Web3 原生品牌(如 RTFKT)以 NFT 本身為核心,建立社群並透過「自下而上」的口碑傳播。傳統品牌(如 Nike, Gucci)則以實體商品為核心,將 NFT 作為「自上而下」行銷和品牌升級的工具。Web3 原生品牌在建立社群文化和用戶忠誠度方面可能更具優勢。
NFT 市場的未來發展空間大嗎?
儘管目前市場體量相對較小且波動性高,但從長遠來看,NFT 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更多應用場景的落地(如遊戲、元宇宙、會員系統、智慧財產權管理等),NFT 有潛力成為 Web3 世界中數字資產所有權和價值流通的重要基礎設施。市場會經歷洗牌,但創新和實際應用的價值會逐漸顯現。